百丈挽孤舟,譬诸御劲敌。
黄头运长篙,森然列矛戟。
伐鼓以为节,进止有成画。
喧呼殷雷霆,鱼龙应辟易。
草间觅微路,蜿蜒入山脊。
蜀儿夸身手,攀缘类蜥蜴。
乘风张素帆,眩目失青壁。
蒙茸岩际花,斑驳沙边石。
小市闻鱼腥,近郊留虎迹。
夷陵楚西门,历年困兵革。
黄牛未百里,江流疾如射。
云岑莽亏蔽,波涛相委积。
芜没明妃村,苍凉屈原宅。
景物足留连,畏此简书迫。
浩歌对鸥鸟,俯仰悲行役。
【注释】
百丈:指船。挽:拉。孤舟:独木舟。譬诸御劲敌:比喻在强敌面前要谨慎小心。黄头:船头上的黄色装饰物。运长篙:用长竹篙拨水前进。森然:排列整齐的样子。伐鼓:打鼓作为节拍,表示进退。成画:整齐划一的行动计划。喧呼:大声呼喊。殷:响亮。雷霆:像雷声一样。辟易:回避。鱼龙:古代传说中能避风雨的水族。应:听任。草间:草丛间。觅微路:寻找小道。蜿蜒:曲折延伸。蜀儿:指四川人。夸身手:称赞其攀爬技巧。蜥蜴:一种爬行动物。乘风:乘着风。素帆:白色的帆。眩目:使眼花。青壁:青色山峰。蒙茸:草木茂盛的样子。岩际:山间的岩石上。斑驳:斑点、痕迹。沙边:沙滩上。小市:小市场。鱼腥:鱼的味道。虎迹:老虎走过的痕迹。夷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楚门:古县名。困兵革:被战争困扰。黄牛:指战马。未百里:离百里还远。江流:指长江。疾如射:快得象飞箭一样。云岑:高高的山峰。莽亏蔽:云雾缭绕遮住了山峦。相委积:相互堆积。芜没:荒芜淹没。明妃村:传说中的美女王昭君居住的村子。苍凉:凄凉、冷落。屈原宅:屈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景物:自然风景。足留连:足够让人留恋。简书:书信、文告。迫:逼迫、急促。浩歌:放声歌唱。对鸥鸟:与鸥鸟相对歌。俯仰悲行役:低头抬头都感到悲伤,是形容奔波劳碌的苦闷心情。【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诗人自夔州至夷陵途经秭归,有感而作。
首联:“百丈挽孤舟,譬诸御劲敌。”诗人以百丈长的小船比喻自己,说自己如同一个驾御强敌的将领那样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谨慎和警惕。
颔联:“黄头运长篙,森然列矛戟。”诗人描绘出船只上黄头装饰物的威武气势,以及船上排列整齐的长矛和盾牌,形象地表现出船只的强大战斗力。
颈联:“伐鼓以为节,进止有成画。”诗人以击鼓的方式来指挥船只的行进和停止,表现出他指挥有序、严阵以待的紧张氛围。
接着“喧呼殷雷霆,鱼龙应辟易。”“喧呼”两字写出了船夫们高声喊叫的声音,“鱼龙应辟易”则表现出他们听到喊声后的反应,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尾联:“草间觅微路,蜿蜒入山脊。”“草间”二字写出了船只在草丛中的曲折前行,“蜿蜒入山脊”则写出了船只在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情状。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个人处境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