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瓠子,浩如坤轴翻。
万家正甘寝,夜半为鱼鼋。
天子临塞河,冠盖如云屯。
畚锸不得施,议论空叫喧。
或云下流壅,建言疏海门。
穷年无效验,九州增垫昏。
我谓君大谬,当往治河源。
充耳不见省,哀此戢戢魂。
闻君疑且怒,欲语声复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河堤》一诗中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

  1. 黄河在瓠子县决口,水流浩大如天轴翻覆。
    注释:瓠子县是古代黄河的一个泛滥区。

  2. 成千上万的家庭正在安眠,夜半时分却因为洪水而陷入困境。
    注释:“万家”指成千上万的家庭。“甘寝”意为安睡。

  3. 天子亲临黄河边,仪仗队伍如同云朵般密集。
    注释:“临塞河”意即到黄河边视察。“冠盖”是指官员们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比喻仪仗队。

  4. 人们用畚锸工具挖掘河道,但都无法阻止洪水的发生,议论声此起彼伏却无法解决问题。
    注释:“畚锸”指的是挖掘河床的工具。“施”在这里是执行、使用的意思。

  5. 有人说是由于下游的河水被堵塞所致,有人建议疏浚海门。
    注释:“下流壅”意味着下游的河水被泥沙等物质堵塞。“建言疏海门”是指提出疏浚河道的建议。

  6. 治理了多年却未见效果,使得整个九州变得更加昏暗不明。
    注释:“穷年无效验”表示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却没有看到成效。“九州增垫昏”意味着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昏暗之中。

  7. 我认为这是您的看法太过荒谬,应该去治理黄河的源头。
    注释:“我谓君大谬”表示我认为您的想法是错误的。“当往治河源”意为应该前往黄河的源头进行治理。

  8. 听到您怀疑且愤怒,想要开口却又将话语吞回。
    注释:“疑且怒”表明您对某些事情感到怀疑或愤怒。“欲语声复吞”意为想要说话却又把话咽回。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黄河泛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破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黄河源头以减少灾害的主张。诗中通过对黄河泛滥的描述,以及对朝廷应对措施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政治腐败和官僚主义的不满,以及对于改革和进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