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照日,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

襄阳曲

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照日,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

注释:

  • “襄阳”是唐朝时襄阳地区的简称,这里指代唐代的襄阳市。
  • “花艳时”指的是春天花开时节。
  • “城头高曳五丈旗”中的“高曳五丈旗”形容旗帜高挂,十分显眼。
  • “东风一夜动笳鼓”描述的是春风拂过,吹动了笳和鼓。
  • “红缨金甲光照日”描绘了将士们身着红缨金甲,光芒四射的场景。
  • “霜刀乱挥贼争出”描述了战斗中刀光闪烁,敌人纷纷逃散。
  • “仓卒谁辨非官军”意味着在混乱中,很难分辨谁是真正的官军。
  • “满城鼎沸嗟何及”表达了城中居民因战乱而陷入极度恐慌、无助的情景。
  • “岘山”是地名,位于现在的湖北襄阳附近。
  • “野火烧”指的是一场大火,烧毁了襄王的宫殿。
  • “何人更起猎云梦”询问那些曾经狩猎云梦泽的人,现在还有谁在做这个活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襄阳古城春景图。诗人李白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襄阳城的繁华与战火的肆虐。诗中对襄阳城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如“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通过这些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感受到古城春日的魅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红缨金甲”与“花月使人迷”,巧妙地传达出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诗通过对襄阳古城的描绘和对战争场景的刻画,展现了李白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通过对襄阳古城历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过去辉煌的记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