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求沧海念还珠,刖足重来泣座隅。
去国欲从吴市隐,在师谁请会稽诛。
首燕西路行何在,哀郢东门忽已芜。
枉策伐交谋不用,王庭无地哭包苏。
诗句解析:
- 东求沧海念还珠,刖足重来泣座隅。
- “东求沧海”:指向东寻求大海(比喻寻找真理或理想的地方),“念还珠”:比喻希望恢复名誉或得到认可。“刖足重来”:形容经过挫折后再次站起来,比喻经历苦难后的归来。“泣座隅”:指在座位的角落哭泣。
- 注释:诗人在旅途中向东寻找理想的归宿,期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恢复名誉,尽管遭受挫折和痛苦,但仍然坚定地返回故乡。
- 去国欲从吴市隐,在师谁请会稽诛?
- “去国欲从吴市隐”:表示想要离开朝廷,隐居到民间生活。“吴市”:古代吴国的市场,这里比喻平民生活。“隐”:逃避世俗的喧嚣和纷扰。“在师谁请会稽诛”?这里的“在师”指的是处于困境之中,“谁请会稽诛”询问是否有人请求处死会稽(即大禹治水的故事)。
- 注释:诗人表达了想要远离官场,过上平民生活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 首燕西路行何在,哀郢东门忽已芜。
- “首燕西路行”:指开始沿着燕山的道路前行。“哀郢东门”:指悲伤地回到郢都(今湖北荆州)的东门。“芜”:荒芜、废弃。
- 注释:诗人在旅途中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同时回忆起自己曾经深爱的地方现在也已经变得荒凉破败。
- 枉策伐交谋不用,王庭无地哭包苏。
- “枉策伐交谋”:指枉费心机进行讨伐或结交。“王庭”:指朝廷、官府所在地。“包苏”:指包拯(宋代名臣,以刚正不阿著称)。
- 注释:诗人感到自己在朝廷中的努力和策略没有得到认可,感到非常失望和无助,只能在朝廷之外默默地哀悼自己的朋友包拯。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离别、归乡、失望和哀伤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对于政治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