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熟衣青,桑深葚紫,枝头颗颗将坠。露盘未碍珠圆,凉柯乍疑星缀。湘湖珍果,谁攀摘、寄来情意。向冰厨、轻糁吴盐,初试玉环纤指。
浑不渍、羽衣缟袂。浑不染、縠纹素蕊。牙龈那似梅酸,石窗渐消暑气。玻璃小盏,正一色,琼浆同醉。看吟屐、重问西泠,犹记隔江风味。
东风第一枝·咏萧山白杨梅
荔熟衣青,桑深葚紫,枝头颗颗将坠。露盘未碍珠圆,凉柯乍疑星缀。湘湖珍果,谁攀摘、寄来情意。向冰厨、轻糁吴盐,初试玉环纤指。
浑不渍、羽衣缟袂。浑不染、縠纹素蕊。牙龈那似梅酸,石窗渐消暑气。玻璃小盏,正一色,琼浆同醉。看吟屐、重问西泠,犹记隔江风味。
译文注释:
荔子成熟了,衣服是青色的;桑树长得很深,葚是紫色的,枝头上颗颗杨梅将要坠落。露盘没有挡住杨梅的圆润,清凉的树枝上好像星星点缀一样。湘湖的美味水果,谁能攀着树摘下来,寄托自己的情意。在冰室中品尝杨梅,就像用纤细的手指蘸着吴地的盐,初尝美味。
杨梅浑然不沾满羽衣和白色的衣袖,也没有丝毫的污染,像丝绸上的花蕊一样晶莹剔透。牙齿咬着杨梅,就像吃梅子那样酸酸的,而石制的窗户渐渐消减了暑气。有一只小玻璃酒杯,酒的颜色与它相同,一起喝这美酒就一同沉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中。看着诗人的鞋子,再问问西泠桥,还能记得那里的风景。
赏析:
《咏萧山白杨梅》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作品。此词上片写杨梅之形,“荔熟衣青”三句描绘出杨梅成熟时的景象,“向”字领起下片全篇,写出了杨梅的口感,“浑不渍”三句又进一步描写了杨梅的口感,接着又写到杨梅的产地,然后最后以杨梅入酒为结,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全词结构紧凑,层次井然分明,语言优美自然,形象生动鲜明,把白杨梅的外形特征以及口感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