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酒菖蒲,堆盘角黍。家家旧俗同荆楚。汨罗江畔赋招魂,奔潮犹带回风怒。
天问难酬,国殇堪谱。遗篇光烛蛟龙怖。休嗟荃不察中诚,亡秦毕竟由三户。

【注释】

①荐酒:在端午节献酒。菖蒲(jiāng pú):一种香草,传说能驱除毒气。角黍:粽子。

②家家旧俗:每家习俗相同。荆楚:这里泛指楚国地区,屈原曾在此为楚怀王太子,后来遭谗被流放,投汨罗江而死。

③汨罗江畔:即汨罗江边。屈原《哀郢》中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句。招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宋玉所作的一首长赋,是一篇描写楚国大夫屈原死后,楚怀王听到屈原的《哀郢》后,派人用车载着他的尸体向湘水游去时,途中所见到的景象,以及他怀念先人、自伤身世而作的赋。

④奔潮:急流的水。回风:顺风。

⑤天问难酬:指对天地之间的许多疑问无法回答。国殇:指因战乱而死的将士。

⑥遗篇:指屈原的《离骚》。蛟龙:神话中的水神。怖:惊惧。这里指屈原被逐后,楚国百姓对他十分怀念,如蛟龙见其尸骨,都害怕而逃窜。

⑦荃不察中诚:《离骚》有“荃不查余之中情兮”之句。

⑧亡秦:指灭亡的国家。三户:秦朝的丞相李斯,封为三侯,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宦官,所以称“三户”。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情之作。上片写端午的习俗,下片则通过屈原的《离骚》来抒发作者对屈原的哀悼之情和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

首句“荐酒菖蒲,堆盘角黍”,写的是端午习俗。“荐”意为进献,“菖蒲”是端午节的祭品,“角黍”是端午节的供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为之赋以吊焉。……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卒过斯侨之墓。然依凭危仄,独与世浮沉,时逢祸患,贪佞逢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肠愤意折,既痛且悲;若夫日暮途远,怆然有失,攀舟失辔,中道蹉跎,是以立槁岩幽,寄心罔两,望风豫南之林,志意长想,抚情效响,何足以云乎?其小大精粗不盈数寸,然而几尽人力,至矣!故伯牙之绝弦,仲尼之晦声,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夫知音者希,今吾于子之手不啻握太山而有毛也,举足轻重,非人情也!”屈原在诗中所说的“冀幸君之一悟”,就是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冀幸君之一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使读者感到可敬可佩。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吉日兮辰良,穆清兮死兮,余仪兮未改。”意思是说:良辰吉日啊,神灵降临啊,我的灵魂安息啊,我的仪容不变啊!屈原的这种宁死不移的爱国精神,正是作者所仰慕的。屈原的《离骚》是千古传颂的杰作。“天问难酬”句,是对屈原诗中所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的发挥。《离骚》最后写道:“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人民深沉的感情。屈原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也是作者所崇敬的。因此,作者在诗的结尾处写道:“亡秦毕竟由三户”,“亡秦”是指秦王朝,秦王朝灭亡于公元前206年,距此已过去了两千多年了,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却可以追溯到秦末农民战争。“终由三户”的意思是说:秦国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之言,杀了忠臣蒙恬、蒙毅兄弟三人,并逼走扶苏,致使天下骚动。这一历史事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交代了端午节的习俗,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中间四句,通过对屈原的《离骚》的吟诵,歌颂了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崇高思想境界。最后两句,从历史的角度指出了秦王朝的灭亡是由于秦二世胡亥听信奸邪所致。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雄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