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双柑听鹂。问湖堧丽景,还似当时。缓度流花深港,卧虹长堤。云四掩,寒侵衣。甚半春、难逢晴曦。望临水闲鸥,投林暮鸟,无数背人飞。
前欢逝,良朋稀。只追寻胜迹,闲谱新词。烂漫缃桃如绣,畹兰潜滋。醒醉魄,耽幽栖。渐六桥、游船催归。映澄绿湖光,千条万丝杨柳枝。
【诗句释义】
携双柑(橘子)听鹂(黄莺),问湖堧丽景,还似当时。缓度流花深港,卧虹长堤。云四掩,寒侵衣。甚半春、难逢晴曦。望临水闲鸥,投林暮鸟,无数背人飞。
译文:手拿橘子,我聆听着黄莺的啼鸣。询问湖边的美景是否与当年一样。缓缓地穿过花影斑驳的小港,卧在长堤上欣赏那彩虹般的美景。云雾四合,寒冷侵体。多么美好的春天,却很难遇到阳光明媚的日子。看着湖面悠闲自得的鸥鸟,听着树林深处黄昏时鸟儿归巢的声音,无数背对着我的鸟儿飞翔。
注释:“携双柑”:带着两个橘子,表示诗人携带水果。“问湖堧丽景,还似当时”:询问湖边美丽的景色是否像以前一样。“缓度流花深港”:缓慢地走过花影斑驳的小港。“卧虹长堤”:躺在长长的堤坝上观赏彩虹。“云四掩,寒侵衣”:云雾四起,寒冷侵袭着衣服。“甚半春、难逢晴曦”:多么美好的春天,却很难遇到温暖的阳光。“望临水闲鸥,投林暮鸟”:看到湖边悠闲自得的鸥鸟,听到林中黄昏时分鸟儿归巢的声音。
赏析:
此词是一首写景词,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自己在西湖游玩时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是一首优美的描写西湖风光的词作。
词中的“携双柑”,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写照,更有一种文化内涵在其中。双柑即橘子,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果之一,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之源。橘子在江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看作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而“携双柑”,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词中的“问湖堧丽景,还似当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之情。诗人曾经在这里欣赏过美丽的景色,如今虽然已经离开了这里,但是那些美好的回忆仍然留在心中。这一句也体现了词人在西湖游玩时的心境变化。从初到西湖时的新奇、激动,到后来的平静、怀旧,再到最后的思念与期待,词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云四掩,寒侵衣”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色。云层厚重遮挡住了天空,使得整个西湖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寒冷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使人感到一丝丝寒意。这些自然景象的出现,使得整个西湖显得更加神秘、幽静。同时,这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只能在这种寂静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词中的“甚半春、难逢晴曦”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阳光的渴望。春天虽然美丽,但天气却常常阴沉多雨,阳光很难出现。这种天气状况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他不禁感叹道:“多么美好的春天啊,却很难遇到温暖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阳光的渴望。
“望临水闲鸥,投林暮鸟”两句,则是描绘了西湖上的风景。湖面上有悠闲自得的鸥鸟,树林中有归巢的鸟儿。这些景象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诗人不禁感叹道:“看到湖边悠闲自得的鸥鸟,听到林中黄昏时鸟儿归巢的声音”。这里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诗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词中的“只追寻胜迹,闲谱新词”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他曾在西湖游玩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经历。如今虽然已经离开这里,但他依然怀念着过去的时光。他希望再次回到西湖,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胜迹”指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历史遗迹,“闲谱新词”则是表达诗人想要用诗歌来记录这段美好时光的愿望。
“烂漫缃桃如绣,畹兰潜滋”两句,则是描绘了西湖周围的美景。桃花盛开如锦绣一般美丽,郁金香等花卉生长在庭院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些都使得西湖周围的景色变得更加迷人。同时,这些美丽的花朵也为杭州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这里的“烂漫”形容桃花的颜色鲜艳而美丽,“缃桃如绣”则是形容桃花如同一幅精美的刺绣图案,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畹兰潜滋”则是指花园中兰花的生长状态良好,生机勃勃。这些都体现了西湖周边的自然景色之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映澄绿湖光,千条万丝杨柳枝”,则是描绘了西湖的湖水景色。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周围美丽的风景。湖面上有无数的柳树枝条随风摇曳,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些景色共同构成了西湖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澄绿”形容湖水的颜色清澈透亮,“千条万丝杨柳枝”则是形容湖水中柳树枝条众多且婀娜多姿。这些景色共同构成了西湖的独特魅力,使得整个西湖都仿佛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