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哀颜栀黄。
听盐声鹊外,蜜语蜂旁。
犹记揉云梨梦,腻脂莼乡。
欹宝瑟,如人长。
凤城南、秋衾宵凉。
恨卸朵鬟花,凝冰泪酒,轻别踏摇娘。
嗟飘泊,浮江湘。
赠回文锦字,少年疏狂。
谁遣蕉抽心卷,藕连丝量。
悲弱絮,怀猗桑。
问空梁、燕泥存亡。
误石上三生,吴宫屧廊春草香。
寿楼春·顷来屡依此调与山荷湘篴茗簃酬和,有怀吴门旧燕,辄复继声
惭哀颜栀黄。
【注释】:
①哀颜:形容面色悲伤。栀(zhī)黄色:指女子容颜。
②听盐声鹊外,蜜语蜂旁:听到从窗外传来的盐味和蜜味。
③揉云梨梦,腻脂莼乡:梦中仿佛在揉着云朵般柔软的梨花,又好像在莼菜之乡一样。
④欹宝瑟:斜倚玉制的琴。
⑤凤城:即京城,这里指汴京(今河南开封)。秋衾:指秋天用的被褥,多是锦缎做成。宵凉:夜晚清凉。
⑥恨卸朵鬟花,凝冰泪酒:形容女子离别时的伤感,好像卸下了花冠,泪水像凝固的冰雪。
⑦轻别踏摇娘:轻轻告别,踏着舞鞋跳起舞。
⑧嗟飘泊,浮江湘:感叹自己漂泊不定,渡过了长江和湘江。
⑨赠回文锦字,少年疏狂:赠送给年轻人一首回文诗,表达自己年轻时的放纵不羁。
⑩谁遣蕉抽心卷,藕连丝量:是谁让人用蕉叶卷起了书卷,用藕丝测量了长度?
⑪悲弱絮,怀猗桑:感叹自己如同柔弱的柳絮,怀念故乡桑树。
⑫问空梁、燕泥存亡:询问空荡荡的屋梁上的燕子是否还在?
⑬误石上三生,吴宫屧廊春草香:误以为石上的誓言是前世三生的约定,春天在吴宫的长廊里闻到了芬芳的草香。
译文:
惭愧我的面颊因哭泣而变得苍白如栀子黄。听到盐的声音从窗外传来,蜜的话语在蜜蜂旁萦绕。还记得梦中揉着如云朵般柔软的梨花,肌肤像莼菜一样滑嫩。斜倚玉制琴,仿佛人长一般。凤城秋衾夜清凉,恨不能卸下繁复的花冠,像冰雪一样凝泣。轻轻告别踏着舞鞋跳起舞,叹息自己飘泊不定,渡过了长江和湘江。赠送给年轻人一首回文诗,表达自己年轻时的放纵不羁。是谁让人用蕉叶卷起了书卷,用藕丝测量了长度?感叹自己如同柔弱的柳絮,怀念故乡桑树。询问空荡荡的屋梁上的燕子是否还在?误以为石上的誓言是前世三生的约定,春天在吴宫的长廊里闻到了芬芳的草香。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感慨。全词以抒情为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岁月中的变化以及内心的感受。
“惭愧哀颜栀黄”,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面容憔悴,心情沉重的感慨。接着,词人以听觉为切入点,描述了自己在回忆中的所见所闻。“听盐声鹊外,蜜语蜂旁”,词人听到了盐巴的味道和蜂蜜的香味,这既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也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在孤独生活中的无奈和辛酸。
“犹记揉云梨梦,腻脂莼乡”,词人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梦境,梦见自己躺在云端般的梨花之上。这里的“揉云”和“腻脂”都形象地描绘了梦境的美好。然而,美好的梦境终究是要醒来的,于是词人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欹宝瑟,如人长。”在这里,词人以玉制的琴为喻,形容自己仿佛已经老去一般。这既是对自身衰老状态的写照,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词人开始转向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凤城南、秋衾宵凉。”这里,词人回忆在京城(即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日子,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就到了离别的时刻。“恨卸朵鬟花,凝冰泪酒”,词人感叹自己无法留住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只能将它们化为眼前的花朵和泪水。这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嗟飘泊,浮江湘。”词人感叹自己的漂泊生活,他渡过了长江和湘江,却始终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这种漂泊的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迷茫。
“赠回文锦字,少年疏狂。”词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放纵不羁,他用回文诗作为礼物送给年轻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这份自由最终却成了一种奢望。“谁遣蕉抽心卷,藕连丝量。”在这里,词人以“蕉卷”和“藕联”为象征,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感情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词人转向对过去的回忆进行总结。“悲弱絮,怀猗桑。”词人感叹自己如同柔弱的柳絮,怀念故乡桑树。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问空梁、燕泥存亡。”“空梁”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已经消逝,只剩下一片空白。而燕子则代表着生命和希望,它们在空荡荡的屋梁上筑巢,预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到来。这种对比使得词人的感慨更加深刻。
这首词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矛盾和希望。它既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