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事关心,俊游过眼,人生能几清明。
桃花前度,江上苦催行。
才展余春一半,蓦惊回、报晓钟声。
无眠夜,单衾孤烛,方寸若为情。
东风曾有约,双栖采凤,百啭娇莺。
恁天公错爱,翻遣飘零。
枉被蚕丝自缚,羡飞鸿、云外冥冥。
都一样,兰愁蕙怨,旧曲忍重听。
【译文】
芳草牵动我心的思念,美好的春光像游丝一样飘过。
桃花已经开过,江上的船儿催促着回家。
才展露了春天的半边美景,突然又听到报晓的钟声。
无法入睡,只能独守空房,点上孤烛,心中充满了悲伤惆怅。
东风曾经许诺,让我们双栖于凤巢之中,百啭莺歌。
可是天公却错爱了我,反而让我独自飘零。
枉被蚕丝自缚,羡慕那自由飞翔的鸿雁。
都和兰蕙一样,旧曲不忍再听。
【注释】
①戊戌: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8年),宋亡后,赵汝蠧以遗民的身份在杭州重建南宋行朝,改元“宝祐”。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按我国习惯以立夏为春季的结束;而按西方习惯,立夏则是夏季的开始。②李㤅伯先生:即李心传,字微之,号闲斋、莘老等。南宋后期著名史学家。③庚申:宋理宗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辛丑:宋理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④“俊游”句:俊游,美好的游玩。⑤“无眠夜”二句:无眠夜,睡不着觉;方寸,指心。⑥“东风”二句:东风,春风;有约,有期。⑦“恁”三句:恁,你;天公,自然;错爱,偏爱;翻遣,反使。⑧“枉”三句:枉,枉自。比喻徒劳无功。⑨“都一样”二句:一样,一样的处境;兰愁蕙怨,《楚辞·九章·蕙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兰、蕙,两种香草,常以喻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和蕙一样,都遭受冷落和委屈。⑩“一样”二句:旧曲,往日的乐曲。忍重听,忍受重听。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赵汝澐在南宋灭亡后的怀念之作。全词写景抒情兼及怀古,借清明节来抒写自己的哀思,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易逝,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如今孤独凄凉境遇的无奈之情。
上阕开头“芳事关心”四句,由眼前的清明节景引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争妍,正是赏花的好时光。然而词人却无心去欣赏这些美好的风景,因为他正怀着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心情烦乱地出外踏青。他看到桃红柳绿的美景,想到的是前人的诗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庭坚《清平乐》)。但眼前的情景却是:“江上苦催行”。原来他此时正处在江南一带,家乡在北方,所以见到江上的船夫催促行人渡河时说:“桃花已经开过了。”这一句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写,其实暗含着词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下阕开头“才展余春”六句,写春光虽好但徒然令人感伤。词人说:“才展余春一半”,春光美好,可他只能在孤寂中品味,因为“蓦惊回、报晓钟声”。这里的“惊”字,写出词人因报晓的钟声而感到惊讶的心情。接着他又写到自己无法入眠,只有靠点蜡烛来驱走黑暗,从而更增加了内心的惆怅。
过片“东风曾有约”四句,词人感叹上天的不公。他原以为能和爱人一起双飞到月宫采凤,可现在天公却偏偏让他一个人飘泊在外;他本羡慕大雁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现在却只能羡慕大雁能远走高飞,远离这痛苦的人间。这三句中,词人用两个“天公”和两个“翻遣”分别指代上天和自己,既表现了词人对自己命运的不满,也表现出他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结尾两句,“枉被蚕丝自缚”二句,词人以“飞鸿”、“云外冥冥”作比,表明他现在的处境是多么的可怜和无助啊。最后以“都一样,兰愁蕙怨,旧曲忍重听”收尾。这句的意思是说:不管兰花还是蕙草,都会感到忧愁怨恨,我也只能忍受这样的痛苦了。这是词人对过去的生活的无限怀念,也是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表现。
整首词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了词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也表现了词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