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十里烟村深,东家晴好西家阴。
秧田如绣木棉长,苍然四顾来欢心。
村农似颇解余乐,辍耕荷锄相向吟。
夕阳满地各归去,榧子蒲桃香满林。

诗句释义

1 郭外十里烟村深:描述村庄远离城市,四周被薄雾环绕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神秘。

  1. 东家晴好西家阴:通过对比东家和西家的天气,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条件的观察和感受。
  2. 秧田如绣木棉长:形容田野上的秧苗整齐如绣,而木棉花则盛开,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3. 苍然四顾来欢心:在大自然中四处观望,心情愉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欢畅。
  4. 村农似颇解余乐:暗示村里的农夫似乎能理解诗人的快乐,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或对诗人的情感共鸣有关。
  5. 辍耕荷锄相向吟:诗人放下手中的农具,拿起诗笔,相互唱和,这种情景展示了文人与农民的互动,以及他们之间的文化交融。
  6. 夕阳满地各归去:随着夕阳落下,村民们各自回家,这个场景描绘了一天劳作后的平静和结束。
  7. 榧子蒲桃香满林:描述了树林中弥漫着榧子和蒲桃等植物的香气,这些细节增加了场景的氛围感。

译文

郭外有十里之遥的村庄,被轻烟笼罩着显得格外幽深。东边的人家天晴,西边的人家却阴郁。田野上秧苗像精美的绣毯一样整齐,木棉花盛开如同画卷。在自然的怀抱中四顾望去,我心旷神怡。村里的农民似乎理解我的欢乐,放下手中的工具,一同吟咏。夕阳洒满大地,村民们各自回家,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林中弥漫着榧子和蒲桃的香气,让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自然和谐的场景。首句“郭外十里烟村深”设置了一幅宁静的背景,为后续的田园风光和人文交流奠定了基调。接着,通过描写东家晴天、西家阴天的对比,不仅展示了地理位置的差异,还间接反映了村民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及其对自然条件的不同反应。

诗中特别提及“秧田如绣木棉长”,这里的“绣”字形象地比喻了田间的绿色与木棉花的红色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色彩美,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此外,“苍然四顾来欢心”描绘了诗人在享受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变化,从一开始的静谧到最终的愉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村农似颇解余乐,辍耕荷锄相向吟”的描述,展现了农民对于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这不仅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可能存在着的文化差异和情感联系。

诗人以“夕阳满地各归去”作为结尾,不仅总结了一天的活动,也象征着一天劳作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榧子蒲桃香满林”则是对整个乡村环境氛围的点缀,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沉浸感。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嗅觉描写,成功地捕捉了田园生活的魅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