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闰五月,二十日巳刻。
大风西北至,窗户震相击。
我时病在床,强起视天色。
妖云满空飞,怪雾四山幂。
入夜雨又来,连朝风不息。
吹山作平地,倒海泻霂霢。
世情久混浊,天欲一洗涤。
不然何恣睢,信宿才敛迹。
我家夹双溪,开户闻㶁㶁。
试登墙头望,涨起十馀尺。
情知临溪田,多半成大泽。
悔不学苏秦,游说遍六国。
苦恋此二顷,如今竟何益!
况乃南溪近,直欲占吾宅。
薄晚尤可危,四顾皆昏黑。
水势知若何,吉凶两难测。
姬人谋欲遁,摒挡颇劳剧。
包裹叙与珥,并我破书册。
一任其所为,实告恐相吓。
逃难谁暇携,枉费忙永夕。
北溪水更大,走路况难觅。
南北若交攻,我家付河伯。
卜居一不慎,遗害至此极!
我自致途穷,呜呼欲谁责!
薄命轻险艰,到此岂复惕。
怦怦虽稍动,默默旋自抑。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飓风后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在飓风过后的感叹和忧虑,以及对世事的担忧。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我们来看诗句:“甲寅闰五月,二十日巳刻。”这是一首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甲寅闰五月”,指的是宋理宗景定三年闰五月,而“二十日巳刻”则是指这一天的十二点整。

我们看到:“大风西北至,窗户震相击。”这两句描述的是飓风到来时的情景。“大风西北至”指的是飓风从西北方向吹来,而“窗户震相击”则描绘了窗户被风力猛烈冲击的画面。

然后是:“我时病在床,强起视天色。”这里表达了诗人因为身体不适而未能好好休息,但仍然坚持起来看天空的情况。

接下来是:“妖云满空飞,怪雾四山幂。”这两句描绘了天空中的异象,如妖云满天飞舞,怪雾笼罩着四座山峦。

紧接着:“入夜雨又来,连朝风不息。”描述了夜晚来临之后,雨水再次降临,连续不断的大风让天气变得非常恶劣。

接下来:“吹山作平地,倒海泻霂霢。”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飓风的力量,仿佛将山吹平,将海倒灌进大地。

然后是:“世情久混浊,天欲一洗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他认为人们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而上天似乎要借此机会清洗一切。

接下来:“不然何恣睢,信宿才敛迹。”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肆无忌惮的人的讽刺。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暂时收敛行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改变。

:“我家夹双溪,开户闻㶁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家中靠近两条溪流的景象,以及他打开门时听到的风声。

接着是:“试登墙头望,涨起十馀尺。”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登上墙头观察水位上涨的情况,水位已经上升了十多尺。

然后是:“情知临溪田,多半成大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田被洪水淹没的担忧。他认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农田将会被完全淹没。

接着是:“悔不学苏秦,游说遍六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没有像苏秦那样四处游说、影响六国的策略感到后悔。

然后是:“苦恋此二顷,如今竟何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但现在却没有任何益处。

接下来是:“况乃南溪近,直欲占吾宅。”这两句描绘了南溪的水流直接冲到了诗人的家门前,形势十分危急。

:“薄晚尤可危,四顾皆昏黑。”这两句描述了傍晚时分的危险情况,四周都是黑暗。

接下来是:“水势知若何,吉凶两难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水灾的担忧,因为无法预知它的具体情况。

然后是:“姬人谋欲遁,摒挡颇劳剧。”这两句描述了家中的人为了躲避灾难而忙碌地准备逃跑的情况。

接下来是:“包裹叙与珥,并我破书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和文物的保护意识,希望能够保存下来。

然后是:“一任其所为,实告恐相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压力的态度,他相信无论外界如何威胁,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然后是:“逃难谁暇携,枉费忙永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无奈和感慨,认为在逃难期间没有时间去收拾行李。

然后是:“北溪水更大,走路况难觅。”这两句描述了北部河流的水位更高,水流湍急,使得道路变得难以寻找。

然后是:“南北若交攻,我家付河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南北交通受阻的担忧,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家乡受到河水的冲击。

:“卜居一不慎,遗害至此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选择居住地的后悔和担忧,认为如果不谨慎选择居住地,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损害。

:“我自致途穷,呜呼欲谁责!薄命轻险艰,到此岂复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尽头,对于险恶的艰难已经失去了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