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鬓霜点,京尘衫色。如梦事往倦说。何堪蠹纸珍珠字,还付九天哀怨,雨潮呜咽。二十年前分襟地,剩惨澹铜驼烟月。渭水曲、莫赋招魂,此恨总华发。
赓和年时对影,挥毫珠玉,四印高斋清绝。远游王粲,少时张绪,荏苒兰荃摧折。访沧桑旧雨,我独中肠杜陵热。知何许、令威华表,瘦损琼箫,香词空半箧。
【注释】
吴:指江南地区。鬓发如霜,是说人的年纪已经老了。京尘:京城里的尘埃。衣衫的颜色是土黄色的,这是说人的生活很穷困。“如梦事往”二句:往事如同梦幻一般,令人厌倦地说。何堪:如何忍受得了(这等事)。“何堪蠹纸”句:这是指书被虫蛀了。“还付九天哀怨”,指将书中的悲哀怨愤都倾诉到天上去了。九天:这里指天宫,传说天宫中有玉帝、王母等神。哀怨:悲伤怨恨。雨潮:雨水和潮水的呜咽声。呜咽:形容声音低沉而时断时续。
二十年前:张子苾在二十岁的时候曾经与词人有过一段感情上的纠葛;分襟:指夫妻分别。“渭水曲”句:渭水之畔,没有招魂的曲子。渭水:古水名,在今陕西省中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渭水风涛阔。”招魂:招唤亡魂。杜牧《赠刘员外》诗云:“君为秦嘉赋,招魂哭路傍。”此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华发:即白发。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牧《九日齐安登临时作》:“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肠:内心。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陵先生祠堂》:“中肠便欲回,况值高斋清绝地。”
四印:指四个印章。高斋:高雅的书斋。清绝:清高洁净。“远游”二句:远游:指远离京都到外地去。王粲:《后汉书·文苑传》载:“汉末王粲,字仲宣,山阳郡济阴国富春人也。……以建安初,尝避乱荆州依刘表,遂寓于博林园中。……表卒,又失依,乃南之江陵……粲少而好学,性聪颖,善辞赋。……建安中为司空军谋祭酒,甚见知遇,故荆州刺史刘表请为记室。………建安十三年卒。”张绪:晋朝张翰,字孟常,齐王司马同之弟,官至中书侍郎,因见秋风起,思故乡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归乡,隐居会稽镜湖之畔。兰荃:兰花的茎干。摧折:比喻遭遇挫折,不得志。“访沧桑”三句:指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旧雨:指老朋友,也泛指旧交。我独中肠:作者独自感慨万分。中肠:内心。杜陵:唐长安城东南的一个地名。杜甫曾住于此。热:热切。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与友人张子苾的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上片开头二句,写词人与张子苾分手后的感慨。“吴鬓霜点”,用典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五“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意谓张子苾的鬓发已斑白如霜。“京尘衫色”,意谓他衣上沾染了京城里尘土的颜色,暗喻张子苾生活的贫困潦倒。“如梦事往倦说”,意谓对于过去的事感到疲倦地诉说。“何堪蠹纸珍珠字”三句,意思是说,张子苾那本破旧的书上,满是虫蛀的痕迹,上面写着像珍珠一样珍贵的文字,但如今却被无情的风雨所侵蚀,化为一片哀怨之声,寄托于天地间,向天空倾诉自己的痛苦。“二十年前”二句,意谓张子苾离开此地已有二十年了,如今只剩下惨淡的铜驼烟月,让人倍感凄凉。
下片开头两句,写词人在二十年前曾经与张子苾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赓和年时对影”,意思是说,在二十年前的时光里,我曾对着影子咏唱过这首诗。“挥毫珠玉”,意思是说我也曾挥笔写出过像珍珠玉石一般的诗句。“四印高斋”句,意谓我曾四次到他的书房去吟诵诗篇。四印:指四个印章。高斋:指高雅的书斋,也借指张子苾的书房。“远游”二句,意思是说,我曾随张子苾一起到遥远的京都去游览山水。王粲、张绪都是三国时代的人,王粲曾在曹操面前大谈天下大势,但最终却遭逢不幸,所以此处用来比喻自己。“荏苒兰荃摧折”,意谓时光荏苒,自己的处境也遭受到了极大的挫折。“访沧桑”三句,意思是说,我独自来到这个充满沧桑巨变的洛阳城,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不平。
结尾三句,意思是说,我现在独自一人站在洛阳城里,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想起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陵先生祠堂》,其中有“当年若似堂前老,座上门生半古人”的句子。“令威”一句,意谓你如今在哪里呢?杜牧的《九日齐安登临时作》中有“遥怜故园菊”的句子,意谓我思念着你啊!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