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征雁带魂消。夕吹咽寒涛。太清楼畔鶤弦涩,空回首、仙乐层霄。旧谱水云舟夜,新声国宝湖桥。
杏花词事剪冰绡。遗恨付桐焦。音官大晟飘零后,风和雨、送尽云韶。今古人天悽籁,霓裳一例蓬蒿。

【注释】

北来:指北归的征雁。鶤(chīn)弦:古琴名。宋徽宗赵佶有“松风清韵”琴。

水云舟夜:泛指游宴之事。国宝湖桥:即杭州西湖,北宋时建有“御园”,称“国宝湖”。

杏花词事:唐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此处借指女子。剪冰绡:比喻女子的容颜。遗恨付桐焦:把遗恨寄托在梧桐树上。桐,梧桐树。

音官:古代音乐官吏。飘零后:落失官职之后。风和雨、送尽云韶:指风雨交加,春云散去。

今古人天悽(qī)籁(lài):今古之人,天地之间,凄厉的箫声。凄厉:凄凉悲切。霓裳:传说中神仙所穿的彩色衣裳,这里比喻乐曲。蓬蒿:草木丛生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咏宋徽宗的琴名“松风”,抒发了作者对亡国之痛。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境浑然。

上片开头三句,写北归的征雁,因太清楼畔的鶤弦而咽寒涛,回首仙乐层霄,旧谱水云舟夜,新声国宝湖桥。这六句是说:北归的征雁,因太清楼畔鶤弦而鸣咽寒涛,回首仙乐层霄,其旧时的乐谱如水云舟夜之曲,新时的音乐如国宝湖桥之音。

过片三、四两句,写宋徽宗的“松风”被风吹入杏花之中,而遗恨又寄托在梧桐树上。此二句是说:如今,人已不在世,但遗恨犹存。

下片开头五句,写春云已散、风雨交加之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消逝殆尽。

结拍二句,写今古之间的凄凉之声,如同天上的霓裳羽衣一般,都是飘零之后的悲哀。

这首词以咏物起兴,由琴起兴,再写到人,最后又回到琴上来,层层深入,反复咏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