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鹤惊寒,又一声清唳,残醉都醒。隐隐馀膏,犹照半床愁病。城上漏声耿耿。也不管、个人难听。巴巴望、好梦重来,枕儿欹着相等。
翠娥孤另知应是,星眸未拭,珠泪先凝。风雨重帘,难道玉弓不冷。追忆翠帏狂兴。恁犹是、欢情未称。鸳衾暖、挨着同眠,画楼红日高映。
【注】
(1)万年欢:词牌名,此篇为双调小令。
(2)庭鹤惊寒——庭院中的白鹤因寒冷而受惊。惊,惊动;寒,冷。
(3)又一声清唳——指鹤的鸣叫声。清,形容声音清脆。唳,鹤等禽鸟的长啸声。
(4)残醉都醒——醉得不省人事,现在都醒了。
(5)隐隐馀膏,犹照半床愁病——残烛的光,在半床上闪烁,使人想起病痛缠身的苦况。
(6)城上漏声耿耿——城外传来的更鼓声清晰可闻。
(7)巴巴望、好梦重来,枕儿欹着相等——盼望梦中再回到那美好的日子,可是枕儿倾斜了,表示睡不好。巴,通“趴”,倾斜;欹,倾斜。
(8)翠娥孤另知应是——翠娥,指美女。翠娥孤独寂寞,大概是因为相思的缘故。翠娥,古代美女的一种称呼。
(9)星眸未拭,珠泪先凝——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泪水还没擦干就凝结了。
(10)风雨重帘,难道玉弓不冷——重帘紧掩,风雨交加,这怎能让玉弓不感到冷呢?
(11)追忆翠帏狂兴,恁犹是、欢情未称——回想当年在翠帷中尽情欢乐的情景,你现在还是那种欢乐的情绪吗?
(12)鸳衾暖、挨着同眠,画楼红日高映——鸳鸯被温暖着,挨着我一起入睡。画楼上红日高挂,阳光照耀着。
赏析:
《万年欢·庭鹤惊寒》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作品。此词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以“残醉”与“清唳”作比,以“枕儿欹侧”与“好梦重来”作比,将闺怨写得凄婉动人。
开头三句:“庭鹤惊寒,又一声清唳,残醉都醒。”起首点题,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环境背景。“庭鹤惊寒”,即描写了庭院里的白鹤因寒冷而受到惊吓。“又一声清唳”,则是指白鹤的鸣叫声。“残醉都醒”,表明主人已经酒醒。这几句通过描绘出庭中白鹤受惊,发出清唳之声响,主人酒后醒来,暗示出闺中女子独宿的幽寂和孤独。
作者用“隐隐馀膏”四字,形象地写出了蜡烛燃烧到快要燃尽时的情形。“犹照半床愁病”,则进一步烘托出了室内环境的昏暗和主人心情的忧郁。“残醉”“馀膏”二字,既写出了时间之长、酒量之大,也暗示出主人独宿的凄凉。
词人用“城上漏声耿耿”一句,点出了时间已经深夜了,而自己却久久不能成寐。“城上漏声耿耿”,即指夜已深了,但自己的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耿耿”,即明亮的样子。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更表达了自己独处空房的无奈和惆怅。
词人用“巴巴望、好梦重来,枕儿欹着相等”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对丈夫的渴望之情。“巴巴”,即急切的意思。“好梦重来”,“枕儿欹着相等”,则表达了自己期盼丈夫归来的心情。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上的。
词人用“翠娥孤另知应是……岂玉弓不冷”两句,再次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翠娥”,即指美人。“翠娥孤另知应是”,则暗示出自己独自面对空房的寂寞和无奈。而在这寂静的环境中,只有玉弓依然发出冷冽的光芒,仿佛在提醒着她丈夫的离去。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又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法,将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更表达了他对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