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溯牂牁路,苍梧万里遥。
空山来黻冕,虚壁奏萧韶。
瞻拜仪容古,追思揖让朝。
衣冠犹想像,盛德迈唐尧。
【注释】
城东谒虞帝庙:在城外东面拜谒虞帝庙。虞,指舜。
洄溯牂牁路:沿着牂牁江(古代四川的一条大河)逆流而上。
苍梧万里遥:苍梧山在今湖南永州零陵县西南,相传尧舜时代为南蛮所居,所以用“苍梧”来指代南方。
空山来黻冕,虚壁奏萧韶:《史记·五帝本纪》说舜时有“箫韶九成”,是舜乐名,《周礼》:“典乐,掌六律、六同,以和阴阳,以谐风雨,以克怪物,以彰信兆。以作乐器。”《汉书·郊祀志》说:“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里用“空山”来指代空无一人的祭坛或庙宇,用“萧韶”来指代舜时的祭祀音乐。
瞻拜仪容古:瞻仰舜帝的仪容容貌。仪容,仪表容貌。
追思揖让朝:回想舜帝治理国家时,如何推行礼仪和谦让之道。
衣冠犹想像,盛德迈唐尧:想象着古代君王的服饰和仪容,舜帝的德行超过了唐尧。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从京城出发,到城外东面的虞帝庙去拜谒。首联点出时间地点,领起全诗。次联写诗人来到祭坛上瞻仰舜帝的遗容,并想到舜帝当年如何推行礼仪和谦让之道,以治理天下。颔联紧承颈联,写诗人对舜帝仪容的想象,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礼仪的看法。第三联写诗人回到京城后,仍念念不忘舜帝的德行,认为他的德行已经超越了唐尧。尾联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古代圣王的崇敬之情,并以此勉励自己。
前四句写景叙事,后三句抒情言志。中间两联,一实一虚,虚实相生。第一联叙事,第二联描写了舜帝的仪容,表现了诗人的敬仰之情。第三联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敬仰之情,并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感召力。第四联由景入情,写诗人回到京城后,仍念念不忘舜帝的德行,认为他的德行已经超越了唐尧。第五联直接抒情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圣王的崇敬之情,并以此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