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相如游欲倦。那有文章,值得黄金换。惆怅东篱秋又晚。枣花帘子西风卷。
检点药囊禅榻畔。独客凄凉,滋味经年惯。瘦尽腰支天不管。雨声镫影和愁伴。
【注释】
相如:指汉代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因卓文君之事,名声大振,后为汉武帝所赏识,官至郎官。游欲倦:司马相如曾因事受武帝责备,郁郁不得志,所以此处说他“游”意即“仕途”。那有文章: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用黄金来交换的。那有,犹云何得。值得:这里作“值”讲,意思是“值得什么”。枣花帘子西风卷:《晋书.潘岳传》载,潘安美姿仪貌,辞赋绝伦,洛阳人见之如玉山颓倒。他常驾车经过洛阳道旁一家卖酒的小店,店主见他容貌出众,就请他在店中饮酒,并命其女儿与他共饮。潘安饮酒微醉,遂与店主女儿同宿,店主女儿未满十四岁,而潘安已五十四岁。此事后来被潘安的好友贾充得知,认为他“秽乱贤妻”,于是上表奏告潘安,说他有不道德的行为。潘岳因此被免官。后来他隐居在河南阳翟县的别墅中,过着隐居生活。东篱:即“东篱菊”,东篱是古代文人隐士的居处。杜甫《秋兴八首》之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枣花帘子西风卷:“帘子”句承上文“检点药囊禅榻畔”,写病后独处的情景。
独客:孤独的客人,这里指陈师道自己。凄凉:寂寞冷落的感觉。
瘦尽腰支天不管:《世说新语·言语篇》载:魏文帝曹丕问曹植:“天下谁人是你的知己?”曹植回答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听到此言后非常不高兴,对别人说:“生子当若荀文若(荀彧),刘备坐拥荆州之势,吾深虑其谋先主也。生子当若仲谋(孙权),刘表坐拥荆襄之势,吾每虑其能夺我位也。”这里以荀彧、孙策和刘表为例,说明他们虽有雄才大略,但却不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曹丕的话表明他不相信陈师道有这样的能力。雨声镫影和愁伴:灯影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和愁伴:陪伴着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小词。全词通过咏史抒慨,寄寓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时局的担忧。
上片起首三句写友人陈师道的处境与心情。“老去”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对仕途已感到厌倦;其实不然。这两句是从司马相如说起,因为相如因事受责,郁郁不得志,所以此词中的“游欲倦”是指他的仕途失意。“惆怅”两句写陈师道因病退隐家居,面对萧瑟秋风而感叹不已。这两句中,“惆怅”二字表现的是他对世事的感慨,“秋又晚”则暗示出他已经退隐家居多年,对朝廷已经失去信任。“枣花”两句写诗人独自居住,药囊不离身,禅榻相伴,形影相吊的凄凉景象。“枣花帘子”一句化用《世说新语》“桓公有女……桓夫人曰:‘既嫁女也,莫索(索取)钱而出户。’女依言遂去……”的典故,写出诗人生活的清苦。“西风卷”则暗示出诗人的心境抑郁。
下片起首三句写诗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瘦尽”两句写诗人身体消瘦到了极点,却仍然无法改变这种状态;“天不管”则是说上天对此似乎并不关心。“瘦尽”两句是对上片“检点药囊禅榻畔”的注脚,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概括。“和愁”两句写诗人在病中仍不忘世事,夜半时分还听着外面的风雨之声,陪伴自己的除了灯影之外还有脚步声等其他的声音。“雨声”一句暗含着诗人对世事动荡不安的忧虑之情,“和愁”一句则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这首词通过咏史抒慨,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