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遥隐凤城西,故国空山望转迷。
辇道已荒春草合,妆台犹在野禽啼。
斋钟佛火销残劫,坏壁蜗涎认旧题。
太息寺门桃李树,无言偏自得成蹊。

【注释】

映璧庵:位于山西太原的一座古庙。

禅房:佛堂。凤城:即北京城,因皇宫建在中岳嵩山之南,故称京城为“凤城”。

辇道:指皇帝所驾的车路。春草合:春天草木繁盛的景象。妆台:化妆台。野禽啼:野鸟鸣叫。

斋钟:寺庙里敲钟的和尚。佛火:指佛前的香火。残劫:佛教语,意指众生的苦难和轮回。坏壁蜗涎:墙壁上长出的蚂蚁,意喻岁月的痕迹。

太息:叹息。桃李树:泛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成蹊:使道路变得平坦、宽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映璧庵怀古之作。首二句写映璧庵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变迁,后三句写庵中景物与人事。全诗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禅房遥隐凤城西,故国空山望转迷。”

这两句写映璧庵的位置及其环境。映璧庵位于凤城(今太原)西面,这里原是晋朝时王氏家族的墓地,所以后人称之为王墓,又称“龙兴寺”,也就是现在的映璧庵。诗人通过这两句交代了映璧庵的地理位置和它的历史渊源。“遥隐”二字写出了映璧庵远离喧嚣、幽僻的特点,而“凤城西”则点出了它的方位。“故国空山望转迷”一句,诗人通过对映璧庵周围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站在凤城的西边,面对着这片空荡荡的山野,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迷茫之感。这里的“故国”并非实指,而是用来形容映璧庵所在的这个曾经繁华一时却如今荒芜不堪的地方。

“辇道已荒春草合,妆台犹在野禽啼。”

这两句是对映璧庵内景物的描写。前一句“辇道已荒春草合”写出了昔日的繁华已经成为过去,只有那满地的春草还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后一句“妆台犹在野禽啼”则描绘了映璧庵内的一角——妆台依旧存在,但已经无人打理,野鸟在此处自由自在地鸣叫。这两句通过对映璧庵内外景物的刻画,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和失落。

“斋钟佛火销残劫,坏壁蜗涎认旧题。”“斋钟”是指寺庙中敲响的钟声,“佛火”则是点燃的香烟。这两句诗通过对这两个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了映璧庵中的氛围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最后一句“坏壁蜗涎认旧题”,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墙壁上的蚂蚁比作是见证了历史沧桑的见证者,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太息寺门桃李树,无言偏自得成蹊。”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映璧庵门前景色的描写。前一句“寺门桃李树”指的是映璧庵前的一棵古老的桃树和一棵梨树,它们已经生长了很长时间,成为了这里的标志和象征。后一句“不言偏自得成蹊”则描绘了这棵桃树和梨树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棵桃树和梨树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要保持沉默、不问世事,但又无法割舍对这里的眷恋;他既想要逃避现实、忘却烦恼,但又无法摆脱内心的迷茫和失落。这种矛盾的心情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屡见不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