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轮发出东瀛东,台湾水与吴淞通。五岳三山禽庆志,五湖四海范蠡风。
久闭岛上如樊笼,山水瑟瑟无欢悰。有树髡比湘君赭,有石血见秦鞭红。
欲向方壶觅员峤,奈无黄平、乏赤松。放棹沧溟游万里,此行或遇东王公。
中原今已霸图空,龙蟠虎踞空匆匆。碧水千回留古迹,青山一发馀高踪。
我从世外追温伯,有目不送南飞鸿。拌以双屐踏万里,一蹑岱顶登高嵩。
昂头缈缈白云峰,手撷仙人青芙蓉。归来袖里乾坤大,游筇且化葛陂龙。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 飙轮发出东瀛东
- 飙轮:指疾风之车。
- 东瀛东:指日本东部。
- 台湾水与吴淞通
- 台湾水:指台湾海峡的水。
- 吴淞:上海的古称,今属上海市。
- 五岳三山禽庆志
- 五岳三山:中国著名的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 禽庆志:鸟类庆祝之意。
- 五湖四海范蠡风
- 五湖四海:指中国广阔的湖泊。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以智谋和经商闻名。
- 久闭岛上如樊笼
- 岛:指岛屿。
- 樊笼:鸟笼,比喻受限制或被束缚。
- 山水瑟瑟无欢悰
- 瑟瑟:形容风吹过的声音。
- 欢悰:欢乐的情绪。
- 有树髡比湘君赭
- 髡:剃去头发。
- 湘君: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湘君形象。
- 赭:一种深红色。
- 有石血见秦鞭红
- 石血:指石头上的血迹。
- 秦鞭:秦始皇的马鞭。
- 欲向方壶觅员峤
- 方壶: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 员峤:神话中的神山。
- 奈无黄平、乏赤松
- 黄平、赤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放棹沧溟游万里
- 放棹:放开船桨。
- 沧溟:大海。
- 此行或遇东王公
- 东王公:传说中居住在东海之上的神仙。
- 中原今已霸图空
- 中原:指中国。
- 霸图:雄壮的计划或目标。
- 龙蟠虎踞空匆匆
- 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 空匆匆:时光迅速流逝。
- 碧水千回留古迹
- 碧水:清澈的水。
- 古迹:历史遗迹。
- 青山一发馀高踪
- 青山:形容山峰苍翠。
- 高踪:高远的踪迹或足迹。
- 我从世外追温伯
- 世外:世间之外,指仙界。
- 温伯:温顺的野兽。
- 有目不送南飞鸿:意思是即使目光追随,也不愿意看到南飞的鸿雁。
- 拌以双屐踏万里
- 拌以:连着,带着。
- 双屐:两双鞋。
- 踏万里:走遍万里路。
- 一蹑岱顶登高嵩
- 蹑:登上。
- 岱顶:泰山的顶峰。
- 高嵩:高山。
- 昂头缈缈白云峰
- 昂头:抬头的动作。
- 缈缈:隐约可见的样子。
- 白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 手撷仙人青芙蓉
- 青芙蓉:荷花的一种,古人常将其作为礼物赠送。
- 归来袖里乾坤大
- 袖里乾坤:比喻胸怀宽广,能容纳万象。
- 游筇且化葛陂龙
- 游筇:行走时携带的轻便竹杖。
- 葛陂龙:神话中的龙。
- 化:变化。
我们给出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将泛海入中华作:诗人准备乘风破浪,前往中国。
飙轮发出东瀛东:飙轮从日本东部出发。
台湾水与吴淞通:台湾海峡的水与吴淞相通。
五岳三山禽庆志:五岳三山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湖四海范蠡风:五湖四海代表着诗人的广阔胸襟。
久闭岛上如樊笼:长久困在岛屿上,如同被束缚的鸟儿。
山水瑟瑟无欢悰:山水之间,诗人的心情显得忧郁。
有树髡比湘君赭:有树木的秃头形态与湘君的红色头发相映衬。
有石血见秦鞭红:有石头上的血迹与秦朝的红鞭相对照。
欲向方壶觅员峤:渴望寻找方壶山,即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奈无黄平、乏赤松:可惜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神仙黄平和赤松。
放棹沧溟游万里:放舟大海,遨游万里。
此行或遇东王公:此行或许会遇到东方的神仙东王公。
中原今已霸图空:中原之地如今已经没有了雄壮的计划和目标。
龙蟠虎踞空匆匆:形容大地上的雄壮景象变得虚无缥缈,时光匆匆。
碧水千回留古迹:清澈的水面留下了古老的痕迹。
青山一发馀高踪:远处的山脉高耸入云,留下难以追寻的痕迹。
我从世外追温伯:我在世俗之外追求温顺的野兽。
拌以双屐踏万里:带着双鞋走遍万里之路。
一蹑岱顶登高嵩:攀登泰山顶峰,象征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昂头缈缈白云峰:抬头望着白云缭绕的山峰,心境宽广。
手撷仙人青芙蓉:像仙人一样采摘荷花,象征着纯洁高雅。
归来袖里乾坤大:回到家中,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万物。
游筇且化葛陂龙:手持竹杖,如同变化为龙,寓意着自由飞翔。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不忘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