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上炊烟,连村欲暮天。
竹林风扫秃,溪谷浪淘圆。
埤长分泉约,巫师剧社钱。
独怜冬候暖,秧碧已平田。
【注释】
上炊烟:指炊烟升起的地方,即炊烟的源头。连村欲暮天:村庄上空的炊烟与傍晚的天空相接。竹林风扫秃:竹林里的风扫过,使竹子变得秃落。溪谷浪淘圆:溪谷里的水流冲击着岩石,使之圆润。埤长(pí zhǎng)分泉约:陂塘里积水涨满,泉水溢出。巫师剧社钱:巫师们聚在社火里,表演戏剧。独怜冬候暖:我特别喜爱冬天的温暖。秧碧已平田:稻田绿油油,已经平整好了。
【赏析】
《凤山道中》是一首七绝,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
首句“一缕上炊烟”,以“缕”字形容炊烟之细小,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觉。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村庄上空炊烟与天色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连村”二字,既表现了村庄的连绵不断,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欲暮天”三字,则进一步渲染出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颔联“竹林风扫秃,溪谷浪淘圆”,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竹林中的风扫过,使得竹叶脱落,显得有些秃落;而溪谷中的水势汹涌,不断地冲刷着岩石,使之变得圆润。这两个画面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风景画。
颈联“埤长分泉约,巫师剧社钱”,则转向了人物活动的场景。陂(pī)塘里的水涨满了,泉水从高处溢出,形成了一条条小溪流。巫师们聚在社火里,表演着戏剧,他们用金钱来支付费用。这一画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热闹与欢乐。
尾联“独怜冬候暖,秧碧已平田”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虽然冬天寒冷,但作者却特别喜欢这种温暖的感觉。因为冬天的到来,使得稻田里的秧苗更加茁壮,田地也得到了平整。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也反映了农民对于丰收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炊烟、竹林、溪谷等自然景观以及人物活动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精心捕捉与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紧密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