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已销魂词还寄,怨东风、待拂鸾笺。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
飞鸿休管关山远,写相思二字,已到吟边。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早安排、指点银妆,重整金钿。
【注释】:
- 高阳台·代杨若衡
- 怨东风、待拂鸾笺:怨春风,想要吹开鸾凤的书信。
- 枝上啼莺:指莺鸟在树上鸣叫。
- 惊梦初圆:惊醒后,好梦刚刚结束。
- 王孙不恨归期误:贵公子们不埋怨归期太晚。
- 天涯芳草年年:指远隔万里的故乡,每年春天都能看到那青青的野草。
- 明月楼头:在月光照耀下,高楼之上。
- 飞鸿:指书信。
- 关山远:关塞和山岭遥远难行。
- 写相思二字:写下思念的两字。
- 翠妒红颦:形容花的颜色艳丽而娇媚,令人嫉妒。
- 银妆:指用银色装饰的梳妆用品。
- 金钿:即钗钿,古代妇女头上插戴的金银制的首饰。
【赏析】:
《高阳台·代杨若衡寄外》是南宋词人史达祖所作。词中通过描绘闺中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以“怨东风”开篇,抒发了女子的哀怨之情;接着又以“王孙归期误”点明女子的期盼与无奈,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最后又以“重整金钿”结束了全词,表达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来看第一句“别已销魂词还寄,怨东风、待拂鸾笺”,这里描述了女子因离别而心如刀割,将词作寄出,并抱怨春风,希望它能将这封情书送到远方亲人手中。这里的“怨东风”既反映了女子的心情,也揭示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句子“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描绘了女子在梦中听到莺鸟啼叫声,醒来时发现好梦刚刚结束的场景。这里的“惊梦初圆”既表现了女子对生活的渴望,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第二句“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表达了女子对王孙归期的不在乎,只担心他在外漂泊,无法回家团聚。这里的“芳草年年”既体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她在等待中的痛苦与无奈。接下来的句子“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则进一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这里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远方亲人的牵挂,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感。
第三句“飞鸿休管关山远,写相思二字,已到吟边”,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之情。她不希望鸿雁被关山阻隔,而是希望它们能够将思念之情带到远方亲人手中。这里的“吟边”既表现了女子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也揭示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
第四句“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则描绘了女子在梦中听到故园传来的芬芳香气,醒来时发现这一切依然存在的场景。这里的“翠妒红颦”既表现了女子对故园的回忆,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第五句“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表达了女子对王孙归来的期望与祝福。她认为王孙已经习惯了严寒与冰雪的环境,所以不必担心他会因为寒冷而推迟归程。这里的“恁归鞭、不在春先”既展现了女子对王孙的关心,也揭示了她内心的期待与幸福。
最后一句“早安排、指点银妆,重整金钿”,则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她希望王孙归来后能够为她打扮一番,让她更加美丽动人。这里的“银妆”和“金钿”都是女子对美丽的追求与向往,也是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象征。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更展示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正是这首词所要传达的主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