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燕山寒冱。常惜东风来暮。今年两遇花朝,禁火才过百五。消息阴晴,饧箫声暖铜街,彩缕烟笼芳树。
春色平分处。老爱春迟,驹隙看花如雾。春纵暂留,人不少年重度。拾翠归来,多情杏屋明蟾,还劝玉尊深注。
【注释】
- 燕山:即今天的北京市。
- 寒冱(hù):指寒冷,冻结。
- 禁火:农历十月一日为“寒食节”,禁火寒食,吃冷食,故称。
- 消息(mì):阴晴不定的意思。
- 饧箫(táng xiāo):用饴糖和黄米、红小豆等制成的吹管乐器。
- 彩缕(lǚ):五彩丝绳,用以装饰花灯或花车。
- 明蟾(chán):明亮的月亮。
- 还劝玉尊深注:意思是斟酒劝饮到十分醉为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元代的元宵节所作,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全诗以春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心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首句“二月燕山寒冱”描绘了燕山的冬日景象。燕山位于北京附近,冬季寒冷,积雪覆盖,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这里的“寒冱”二字,既写出了冬天的严寒,也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期盼。
接下来的句子“常惜东风来暮”,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春风拂过,万物复苏,大地回春,这是人们对春天的普遍期待。这里,“常惜东风来暮”可以理解为“常常珍惜那即将到来的春天”,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第三句“今年两遇花朝,禁火才过百五”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里度过的两个重要节日——花朝和元宵节。这两个节日都是春天的重要活动,分别象征着花开的季节和元宵佳节。这里,“禁火”指的是在古代中国,正月十五这一天要禁火,表示平安吉祥;而“百五”则是指元宵节。作者在这里描绘了自己在春天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感受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接下来的“消息阴晴,饧箫声暖铜街,彩缕烟笼芳树”,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这里的“消息”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消息或迹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饧箫声暖”则描绘了春天里的箫声温暖人心,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彩缕烟笼芳树”则描绘了春天里五彩缤纷的花灯和花树,营造出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美丽的春天画面,展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最后两句“春色平分处,老爱春迟,驹隙看花如雾,春纵暂留,人不少年重度。拾翠归来,多情杏屋明蟾,还劝玉尊深注。”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期待。这里的“春色平分”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大地;而“老爱春迟”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驹隙看花如雾”则描绘了春天里花朵绽放的景象,如同雾气般朦胧而美丽。“春纵暂留,人不少年重度”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停留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拾翠归来,多情杏屋明蟾,还劝玉尊深注”则描绘了一幅女子拾取翠鸟、归来的画面,以及她向玉杯中倒满美酒的情景。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整首词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