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轮忽倒行,惊雷殷山底。
云从洞里生,顷刻迷尺咫。
心愁万青松,一一化龙起。
坐令攫此峰,飞入苍冥里。
火急催登舟,篷背雨声驶。
回头不见山,模糊但云水。

【注释】

  1. 仙岩洞:位于今浙江江山县境内。
  2. 日轮:太阳。
  3. 忽倒行:太阳忽然反向运行,指日全食。
  4. 惊雷殷山底:震耳欲聋的雷声在地下轰鸣。
  5. 云从洞里生:云彩从山洞中涌出。
  6. 尺咫:极短的距离,这里指一尺以内。
  7. 万青松:许多苍翠的松树。
  8. 一一化龙起:一棵棵青松都化作龙腾飞而去。
  9. 坐令攫此峰:致使这山峰被攫取。攫,抓、夺。
  10. 苍冥:天空。
  11. 篷背:船帆。
  12. 模糊但云水:朦胧地只能看到云和水。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日全食时遇雨而归的情景。全诗四句,前二句写天象奇观;后二句写山雨欲来,诗人急于登舟,却只见云遮雾涌。首句用典,《列子·汤问》载:“阳子之宋过郑,见苑囿之大(《列子·汤问》)。”又“有间者曰:‘自吾闻先王之言,未见鬼神之物。’阳子曰:‘夫大块(《列子·汤问》)!造化之所乐也,送阴阳之属。”(《列子·汤问》)此处借以形容日全食的奇异现象,暗含着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惊叹与赞美之情。次句写雷电交加,雷声如山崩地裂,令人心惊胆战。三、四句写诗人在雷电交加之中急忙登舟,只看见山头云雾茫茫,看不清山峰,只觉得风驰电掣,雨声隆隆,于是急匆匆地登上船篷,乘风破浪而去。
    这首诗是写自然景观的,但它所表现的情感却是极为复杂而深刻的。诗人在日全食之时,既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又忧心于自己不能尽知天地间事,更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因此诗人的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又有对未知世界的敬畏,更有对自己命运的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这首小诗在短短四句中蕴含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