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亟还思未别前,小仓山下好林泉。
坐来花月供吟醉,行处楼台听管弦。
离绪忽萦千万缕,乡心已折十三年。
故园惨被黄巾陷,何日招魂葬墓田。
诗句:半载家书滞锦鳞,惨闻凶耗走惊魂。 竟殉职守完臣节,敢弃城亡负国恩。
译文:
在家中等待了半年之久,终于收到了一封书信,心中充满了惊喜与期待。然而,当得知仲弟在上海殉难的消息,我瞬间感到一种深深的悲痛和震惊。他为了坚守自己的职责和忠诚,选择放弃了城市的生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让我深感惋惜和痛惜,他的行为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之死的深深悲痛,以及对他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首句“半载家书滞锦鳞”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长时间等待家中来信的情景。这种期待与实际收到噩耗时的巨大反差,使得整个心情更加沉重。紧接着的“惨闻凶耗走惊魂”,直接点明了消息的严重性,使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震惊和恐慌。
第二句“竟殉职守完臣节”,表现了仲弟为了职责而放弃生命的高尚行为,展现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这里的“完臣节”不仅是对自己职责的坚守,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第三句“敢弃城亡负国恩”进一步强调了仲弟的牺牲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面对死亡也毫无畏惧。
最后两句“离绪忽萦千万缕,乡心已折十三年”,深刻表达了作者因为仲弟的去世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表明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故人的怀念。结尾处“故园惨被黄巾陷,何日招魂葬墓田”更是将个人情感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表达了对家乡遭受战乱的同情以及对故人安息的祈愿。
整首诗通过对故友牺牲精神的歌颂和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悲伤和对忠勇牺牲的敬仰。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视。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主题,成为了表达忠义和忧国忧民情怀的经典之作。
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个体对于生死、忠诚与责任的深刻反思,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心声和抗争。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