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方成人,慰我顾复喜。
未寒衣先裁,未饥食先俟。
典钗供修脯,和丸偕卧起。
枣梨莫攘夺,手目共指视。
新诗当座铭,高山试仰止。
【注释】
- 何时方成人:什么时候才能成人。方:副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何时”。
- 慰我顾复喜:安慰我,使我欢喜。顾复:抚育、照顾。喜:喜悦。指子女长大成人的喜悦。
- 未寒衣先裁:还没有寒冷就预先裁剪衣服。
- 未饥食先俟:没有饥饿时就预先等待食物。俟:待,等待。
- 典钗供修脯:典当首饰用来购买食品。典钗:典当发簪,古代女子用以饰头的首饰。供:供奉。修脯:祭祀用的干肉。
- 和丸偕卧起:把饭团放在枕头下一起睡醒。和丸:将饭团放在枕头下。
- 枣梨莫攘夺:枣子和梨子不要争夺。攘(rǎng)夺:争夺。
- 手目共指视:亲手和眼睛一同观看。
- 新诗当座铭:新作的诗应当作为座右铭。
- 高山试仰止:高山可以仰望它而为之止步。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写儿孙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表现了诗人对子孙的爱抚和期望。全诗用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亲切感人。
首联“何时方成人,慰我顾复喜”,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盼望儿女早日成才的愿望。“何时方成人”,是说什么时候能长大成人呢?这是诗人的希望,也是对儿女的关切。“慰我顾复喜”是说安慰我、让我欢喜。这里的“顾复”是指抚育、照顾,也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和关怀。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之情以及对儿女成长过程中的担忧和关爱。
颔联“未寒衣先裁,未饥食先俟”,则是具体描绘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情景。这里用了“未寒衣先裁”和“未饥食先俟”两个比喻来说明孩子的懂事程度。“未寒衣先裁”是说还没到寒冷的时候,孩子就已经预先做好了衣物;“未饥食先俟”是说还没到饥饿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准备好了食物。这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的懂事和细心,也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节俭的品质。
颈联“典钗供修脯,和丸偕卧起”,进一步描绘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场景。这里用了两个动作来表现孩子的勤劳和刻苦:首先是“典钗供修脯”,意思是拿出首饰来换取食物;其次是“和丸偕卧起”,意思是吃着饭团一起睡觉。这两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却表现出了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质。他们不仅懂得珍惜资源,更懂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节约生活。
尾联“枣梨莫攘夺,手目共指视”,则更加深入地描绘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和他们之间的互动。这里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首先是“枣梨莫攘夺”,意思是不要争夺枣子和梨子,这体现了孩子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其次是“手目共指视”,意思是亲手和眼睛一同观看,这表达了孩子们对事物的专注和用心。这两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却表现出了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展现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美好品质。
这首诗通过描写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情景,展现了孩子们的懂事、勤劳、节俭、和谐等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子孙的深切期望与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