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矣何须说!笑乐安、彦升儿子,寒天衣葛。百结千丝穿已破,磨尽炎风腊雪。看种种、是余之发。半世琵琶知者少,枉教人、斜抱胸前月。羞再挟,王门瑟。
黄皮裤褶军装别。出萧关、边笳夜起,黄云四合。直向李陵台畔望,多少如霜战骨。陇头水、助人愁绝。此意尽豪哪易遂?学龙吟、屈煞床头铁。风正吼,烛花裂。
译文:
已经过去了,何必再去说呢?笑乐安和彦升的儿子,穿着寒天的衣服。百结千丝穿过已破的衣缝,磨尽炎风腊雪。看种种,是余之发。半世琵琶知者少,枉教人、斜抱胸前月。羞再挟,王门瑟。
黄皮裤褶军装别。出萧关、边笳夜起,黄云四合。直向李陵台畔望,多少如霜战骨。陇头水、助人愁绝。此意尽豪哪易遂?学龙吟、屈煞床头铁。风正吼,烛花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冬夜中睡不着觉,就写下了这首怀古之作。全诗以咏怀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上著名将领和人物的评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首句“已矣何须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接下来一句“笑乐安、彦升儿子”,诗人以乐安和彦升两个历史人物为引子,引出了自己的感慨。接着,诗人用“寒天衣葛”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第二句开始进入咏怀主题。诗人通过描述“百结千丝穿已破”、“炎风腊雪”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身处困境中的艰难境遇。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思考,暗示着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仍要坚守信念,勇敢前行。
第三句“看种种,是余之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诗人将自己的命运与历史上的英雄相比,认为他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第四句“半世琵琶知者少”,诗人用“琵琶”这一意象来比喻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诗人感叹自己所处时代无人理解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枉教人、斜抱胸前月”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无力改变现状而感到羞愧的心情;而“此意尽豪哪易遂?”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和勇气。尽管困难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两句“学龙吟、屈煞床头铁”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和批判。诗人认为现实中的人们只会空谈理想而无法付诸实践,这种态度与真正的英雄气概相去甚远。同时,“风正吼,烛花裂”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和坚定,表现出诗人不畏强暴、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以咏怀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上著名将领和人物的评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无奈的同时,也展现出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