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离亭暮。羡风前、珊鞭玉靶,翩然竟去。借问此行何所向,笑指巴烟郢树。是乌鹊、惯南飞处。路入南荒休骋望,有陶公战舰空滩雨。酾热酒,浪花舞。
严君坐拥貔貅旅。厌下流、一军下濑,目无黄祖。昨夜月明亲飨土,耍奏新填乐府。都不用、陈琳阮瑀。手掣红旗翻破阵,看郎君、下笔惊鹦鹉。猿臂种,气如虎。

【注释】

秋到离亭暮:秋天来到了离别的驿站。

羡风前、珊鞭玉靶,翩然竟去:羡慕那风前的骏马,在月光下翩翩而去(形容马的雄健)。

巴烟:巴山的烟雾。郢树:郢都(今湖北江陵)之树。

陶公战舰空滩雨:陶侃曾于长江上修筑战垒,抵御东晋王朝的外戚王敦的叛乱,后来叛乱被平定,王敦的舰队被缴获,陶侃的战舰被水冲入长江中,成为“空滩雨”,即江面上飘浮着许多战舰残骸。

酾热酒:斟满美酒。

浪花舞:浪花在杯中翻腾。

严君:指岳飞。

坐拥貔貅旅:坐在军营中指挥军队。

厌下流:厌恶下游地区的侵扰。下流地区指金人入侵的淮河以北地区。

黄祖:东汉末年军阀,封为江夏太守,曾与曹操交战。

新填乐府:即新曲。

陈琳、阮瑀:都是曹操手下著名的文学家。

猿臂种:像猿猴一样的臂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李若士省亲,而李若士此行却要前往南方抗击金兵,于是诗人便以豪迈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首句写秋日送别的情景,点明是秋季,时值傍晚,秋风飒爽。次句写李若士乘马扬鞭,疾驰而去,表现了李若士勇往直前的气概。接着两句写友人此行的目的。他要去的是南方,那里正有金兵入侵,形势十分危急,因此他不能久留。第四句写友人到了南方之后的行动。他一到南边,就要挥军南下,收复失地,因此不必再向李若士告别了。这里诗人把李若士比作乌鹊,说他是惯于南飞的鸟儿,因为乌鹊能向南飞越长空,越过千山万水,所以诗人希望李若士能够早日取得胜利。

五、六句承上启下。诗人说:你既然要去南方抗击金兵,就应该像当年陶侃那样,在长江上筑起战垒,抵御金兵的进攻,而不是让他们乘虚占领江南。诗人还希望李若士能够战胜敌人,让金兵闻风丧胆。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诗人说自己虽然身居高位,统领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但却不屑一顾那些投降的敌人,更不用提陈琳、阮瑀这些文臣武将了。诗人还表示要亲自率军出征,像猿猴一样拥有惊人的臂力,让敌人的侵略者闻风丧胆。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李若士的期望。

此诗语言豪放、气势雄浑,充满了爱国激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