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
郯城倾盖亭下作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
注释:
郯城倾盖亭下作:在郯城的南面有一个倾盖亭,我在这里写下了这首诗。
落日古郯城:夕阳照射下的古老郯城,显得格外沧桑。
一望秃碑苍黑:远眺,看到一座座秃碑,碑体因岁月而变得苍老而黑色。
怪底蜗黄虿紫:奇怪的景象,像蜗牛、黄鳝、蝎子等爬行动物的色彩在这里交织在一起。
更苔痕斜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苔藓的形态仿佛是斜向编织在一起的。
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我来到这里,怀念古代的事情,坐在小亭中休息。
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我只能和野花相识,惆怅之情难以言说。
赏析:
陈维崧的《郯城倾盖亭下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郯城古迹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落日古郯城”,便勾勒出一幅夕阳下的古郯城画面,让人感受到历史沧桑的气息。紧接着,诗人通过“一望秃碑苍黑”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古建筑的残破与岁月的痕迹,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
“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生物形态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诡异的氛围。而“我来悼古对西风”一句,则直接表明诗人来到此地的目的,是对历史的追忆和缅怀。诗人坐在“小亭侧”,眺望着远方的自然景色,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思索。最后两句“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只能和身边的野花相伴,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陈维崧深厚的文学功底,又表达了他对古代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