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鲊。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仆射。园都在、水边林下。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十万盏,红球挂。
重游陂泽偏潇洒。剩空潭、半楼烟雨,玲珑如画。人世繁华原易了,快比风樯阵马。消几度、城头钟打。惟有鸳鸯湖畔月,是曾经照过多情者。波织簟,船堪籍。

《鸳湖烟雨楼感旧》是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繁华景象的追忆与感慨。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原诗:“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鲊。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仆射。园都在、水边林下。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十万盏,红球挂。”
  • 译文:夜晚住宿在枫树根部的小客栈,喝的是鹅黄色的陈年老酒,尝的是银丝般的新鲜鱼肴。记得那时在筝堂和妓院中,都是仪同王公贵族的身影。我们的园林都位于水边和林下,因为春天的城市不需要关闭,夜晚的宴会上,望满湖的灯光闪烁,金吾卫也感到害怕。无数的灯笼高挂,如红色的球一般。
  1. 注释解释
  • 鹅黄老酿:形容陈酿的美酒。
  • 银丝鲜鲊:指新鲜的鱼肴,用银丝来形容其细腻。
  • 伎馆:指妓院。
  • 仪同仆射:指高级官员。
  • 水边林下:意即自然风光之中。
  • 春城夜宴:春天的城市不需要关闭,说明城市开放。
  1. 赏析
  • 意境优美: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古典美的氛围。
  • 历史感:通过提及“仪同仆射”,反映出当时宫廷生活的奢侈与繁复。
  • 情感深沉:诗人对过去繁华的回忆充满了深深的怀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1. 写作背景
  • 陈维崧(1682—1773)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未中第,遂无意进取,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他一生创作颇多,但传世之作并不多,现存作品有《迦陵文集》、《湖海集》等。《鸳湖烟雨楼感旧》是其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成就。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西湖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过往繁华的感叹。

《鸳湖烟雨楼感旧》是一首充满古典美的诗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的意境、情感以及历史背景都为这首诗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使其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也是了解清代诗歌风貌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