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吹海使倒立,百川水从内山入。排云驾雨鞭蛟龙,白浪高于天一级。
千年古木摩苍穹,随波漂荡西复东。砰岩撼岳相激搏,巨石旋转如飞蓬。
顷刻民庐看不见,百里哀呼叫水变。缘木果然可求鱼,为巢自恨不如燕。
鼋鼍白日上山游,人鬼黄泉随处现。可怜环溪百馀家,一时淹没为鱼虾。
洲沉岛没无所避,谁肯中流浮仙槎。浊水村翁老木匠,眼见波涛如海样。
斩藤伐竹催乘桴,救得百人皆无恙。翁非有馀欲市恩,动于不忍仁乃存。
世间讵乏千金子,目击嫂溺甘不援。如翁恻隐合天意,必有馀庆贻子孙。
君不见,宋祁救蚁中状元,况乃回生起死人一村。
【注释】
黑风吹海:大风。使倒立,指海水被吹上浪来。百川水从内山入:百条大河的水,从山中流出。排云驾雨鞭蛟龙:驱赶着云雾和雨水,像鞭打蛟龙一样在天上飞旋。白浪高于天一级:形容波浪高得连天空都高出一层次。千年古木摩苍穹:千年古树耸立在天空之中。随波漂荡西复东:随着波浪漂向东方或西方。砰岩撼岳相激搏:巨大的石头撞击着山峰相互碰撞。巨石旋转如飞蓬:巨石旋转得像随风飘扬的蓬草。顷刻民庐看不见:转眼之间,房屋都被淹了。百里哀呼叫水变:百里之内的人们呼喊着说水已经变样了。缘木求鱼:爬到树上捕鱼,比喻方法不对头。为巢自恨不如燕:自己建窝却后悔不如燕子那样善于筑巢。鼋鼍白日上山游:乌龟和鳖白天也敢上山游玩。人鬼黄泉随处现:人间的鬼魂在黄泉路(即阴曹地府)里到处出现。可怜环溪百馀家:令人同情的是周围一百多家住户都被淹没了。洲沉岛没无所避:小岛沉没,无处躲避。谁肯中流浮仙槎:谁能在激流中漂浮着做仙槎呢?浊水村翁老木匠:一个在浊水中长大的老人,是个木匠。斩藤伐竹催乘桴:砍伐竹子、藤蔓,制作筏子以逃生。救得百人皆无恙:救活了一百个人都安然无恙。翁非有馀欲市恩,动于不忍仁乃存:这个老人不是为了得到恩惠才去救援,是动了怜悯之心才去救的。动于不忍仁乃存: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而施以援手。世间讵乏千金子:世界上难道缺少富贵人家?目击嫂溺甘不援:目睹嫂子落水,却不愿意去救助。如翁恻隐合天意,必有馀庆贻子孙:像这位老人的仁慈与上天的意志相符,一定会福泽子孙。君不见,宋祁救蚁中状元,况乃回生起死人一村:你看啊宋祁救了蚂蚁就考中了状元,何况还有人在溺水时复活了整个村子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洪水灾害的叙事长诗,作者通过写一个村民在洪水中奋力救人的事迹歌颂了人们不畏艰险、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全诗语言平易流畅,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头三句:“黑风吹海使倒立,百川水从内山入。排云驾雨鞭蛟龙,白浪高于天一级。”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巨幅山水画,它描绘了风狂雨暴的场面,气势恢弘,气象万千,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诗人抓住了这一自然景观中最显著的特点——狂风暴雨,把大自然的巨大威力展现在读者眼前。
中间四句:“千年古木摩苍穹,随波漂荡西复东。砰岩撼岳相激搏,巨石旋转如飞蓬。”这几句诗进一步渲染洪水暴发时的紧张气氛。这里用“千年古木”“随波漂荡”“砰岩”“巨石”等意象,写出了洪水的猛烈和无情。
下面八句诗主要叙述村民们在洪水中奋力救人的情景,其中突出表现了几个关键性的细节。首先是“顷刻民庐看不见,百里哀呼叫水变”,这里用了“顷刻”一词,突出了时间之短。紧接着是“缘木果然可求鱼,为巢自恨不如燕”,这两句诗写出了村民们面对洪水所采取的不同对策,前者是利用树木求得生存,后者则是建造住所,但后者又因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感到悔恨。
最后八句诗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村民们在洪水中奋力营救百姓的情景:“斩藤伐竹催乘桴,救得百人皆无恙。”“翁非有馀欲市恩,动于不忍仁乃存。”“世间讵乏千金子,目击嫂溺甘不援。”“如翁恻隐合天意,必有馀庆贻子孙。”这些诗句都是对前面几个细节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村民们在洪水中的奋力拼搏与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村民们的赞美和颂扬,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誉。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洪水灾害的叙事长诗,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优秀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