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藩篱略未窥,狂歌自写此心悲。
吾生不幸多言中,天意终无厌乱期。
临水登山行已老,吟风弄月复偕谁。
思量何物供诗料,还学毗耶杜口宜。
【注释】
客有询近作者书此示之:诗人的朋友问诗人,你最近写的诗是什么样的。
唐宋藩篱略未窥:唐朝和宋朝的藩篱还没有完全被揭开,意指对这两个朝代还了解得不够深入。
狂歌自写此心悲:我大声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悲愤。
吾生不幸多言中:我一生的不幸在于说了很多话。
天意终无厌乱期:上天的安排最终没有停止战乱。
临水登山行已老:我已经到了暮年,常常在水边或山上行走。
吟风弄月复偕谁:我在吟咏风花雪月之时,又能和谁相伴?
思量何物供诗料,还学毗耶杜口宜:我在思考什么样的事物才能成为我的诗歌材料,还是去学习佛教徒不开口诵佛经的做法吧。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时期。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是“临水登山”的人,而画外却是“吾生不幸多言中”的诗人自己。全诗表达了诗人在国难当头时,仍无法忘情于吟诗作赋,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之情。
第一句“唐宋藩篱略未窥”,表明了诗人对唐宋两个王朝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也暗寓了他对那个时代局势的了解还很浅薄。
第二句“狂歌自写此心悲”,诗人通过高声歌唱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悲愤。
第三、四句“吾生不幸多言中,天意终无厌乱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战事的担忧。
第五句“临水登山行已老,吟风弄月复偕谁?”则是诗人在回顾自己的岁月,同时感叹年华老去,无人陪伴。
最后一句“思量何物供诗料,还学毗耶杜口宜”,诗人在沉思着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融入诗歌之中,最终选择了不去言语,就像佛教徒那样默默修行。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它不仅是一幅描绘诗人自身生活状态和心境的画作,更是一种对时代、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