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上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中的一首,全诗如下:
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上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
注释:
- 似闻西方诸部落:似乎听说了西方的一些部落。西方诸部落指的是西域地区,那里有众多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 稽首请事天可汗:表示恭敬地请求服从天可汗的统治。稽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头低下到地上,是对上级或尊者的尊敬表示。天可汗是古代对于皇帝的一种尊称。
- 蜀人弱脆蛮顽奸:蜀地的人们身体瘦弱而性格狡猾、顽劣。蜀指的是今天的四川地区,当时属于唐朝的领土,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 畏之不啻雀见鹯:他们对这些人的恐惧程度不亚于见到雀鸟时对鹞鹰的恐惧。比喻他们害怕的程度极高,就如同看到鹞鹰一样令人恐惧。
- 况复此曹不耕织:更何况这些部落的人又不耕种也不纺织。这里用“曹”指部落或部族,“耕织”是农耕和纺织的意思,表示这些部族的生活状态。
- 毳衣肉食劳县官:他们的穿着粗糙的衣服吃着肉食,却让县官承担繁重的徭役。这里的“毳衣肉食”形容部落居民的生活状态,“劳县官”则是指县官(地方官员)需要为他们承担劳役。
- 安得天上巨灵手:如何能够得到像天上的巨灵这样的力量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渴望和疑问。
- 擘山为塞邛崃关:如果能够得到这样强大的力量,就一定能在山上开路修建道路,将邛崃关作为防线来防御外敌入侵。这里用来形容修建道路和长城的宏伟工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边疆地区的担忧和想象。诗人通过描述西域部落的强悍和不事农桑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对这些部落的轻视和畏惧。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家的边疆安全。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雪山、天空、河流等,营造出了一种壮阔而荒凉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于战争和边防工作的忧虑,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和思考。
这首诗还体现了杜甫关注民生疾苦的思想,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