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
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
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
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
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
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
吹芋三百人,隐笑齐宣王。
杂诗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
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
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
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
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
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
译文:
- 清澈的水里不会有鱼,过分精明的人不会有朋友。
- 没有鱼就不是水,没有朋友就是孤立。
- 鱼怎么可能脱离水?它潜入深潭,却可以游遍江湖。
- 人怎么可能脱离世界?他可能正在谋划更大的图谋。
- 知道一件事的珍贵,更懂得第二件的宝贵,懂得变通才能达到大道。
- 不猜忌也不预测,这是最早意识到事情的人。
- 吹芋三百人,隐笑齐宣王。
- 《杂诗》是一首五言诗,共有八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思考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是全诗的精华,揭示了过于苛求完美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则指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此外,“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人岂离于世,适被他有图”进一步强调了人在世间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追求。最后两句“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总结了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即在认识事物时要知其一二,通达变通才能达到常理。同时,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洞察。
赏析:
这首杂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哲理的问题和见解。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