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南割麦收逮齐,迤北割麦今姑兮。
合家竟日咸毕力,尚有余粮连亩栖。
腰镰手铚躯偻走,惫矣精神各抖擞。
十年一遇可辞劳,遗秉滞穗由他取。
前驱警跸无烦词,赤子宁避其父过。
为之望哉为之喜,范云萧缅安藉他。
别有老农茆屋叹,不烦重问情自见。
幸兹割麦逢饱秋,持鬻却苦价太贱!

【注释】

  1. 迤南:指云南一带。
  2. 逮齐:收成好。
  3. 姑:暂且,暂时。
  4. 竟日:整天。
  5. 遗秉(bi)滞穗:留下许多未收割的稻穗。遗留下许多稻谷没有收割。
  6. 警跸(bì):帝王出行时的警戒。
  7. 萧缅:忧愁、悲叹。
  8. 茆屋:草屋。
  9. 自见:自己知道。
  10. 却苦价太贱:反而卖得价格太便宜了。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诗人在滇东割麦时有感而发,描写了滇中农村的农事生活及农民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第一首是写田间劳作。诗人描绘了一个繁忙的丰收景象:云南南部的农民正在割完庄稼,收获颇丰;而北部的农民虽然收割的时间稍晚一些,但今年也相当丰收,家家户户都忙于收获,余粮连亩堆积。“腰镰手铚躯偻走,惫矣精神各抖擞”,表现了农民们为了完成收割任务而竭尽全力的精神风貌。
    第二首是写农民的生活状况。由于丰收,农民们不再为缺粮发愁,反而觉得十分满足。他们甚至不需要别人帮忙去收购粮食了。“前驱警跸无烦词,赤子宁避其父过。”这句诗反映了农民对统治者的态度,他们不畏惧统治阶级,即使犯了错误也不逃避责任,敢于面对困难。
    第三首是写农民的生活感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农民的生活感到十分欣慰,并为他们感到高兴。“为之望哉为之喜”,“范云萧缅安藉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喜爱之情。
    第四首是写农民的辛劳。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描述了农民们在丰收季节里辛勤劳作的情景。他写道:“别有老农茆屋叹,不烦重问情自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农们住在茅屋里,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并不抱怨什么,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所得到的已经很多了。“幸兹割麦逢饱秋,持鬻却苦价太贱!”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成果的赞赏之情。他认为农民们能够在这样的丰收季节里得到这么多的粮食,实在是太幸运了,因为如果换做其他时候,他们可能就会因此而陷入困境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