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垂镫焰冷,铃柝促人眠。
雁叫有霜夜,星明无月天。
青门逢壮志,白社换流年。
枕畔抛书后,鸡声梦着鞭。
秋夜
垂垂镫焰冷,铃柝促人眠。
雁叫有霜夜,星明无月天。
青门逢壮志,白社换流年。
枕畔抛书后,鸡声梦着鞭。
注释:
垂垂:指灯笼渐渐熄灭。
镫(deng):古代一种照明器具,用铜制成,中间是灯碗,下面有柄。
铃柝(tuò):古代军营中报时用的铜制器具,形如大铁环,上端系绳,下端扣于床柱或门框上作为报警的器具。
雁叫:大雁的叫声。
霜:这里指的是秋天的寒气。
星明:明亮的星星。
青门:城门名,这里代指长安城。
壮志:豪迈的志向,雄心。
白社:这里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士人群体。
流年:指岁月流逝。
枕畔:枕头旁边,指睡觉的地方。
抛书:把书籍放在枕头旁边。
鸡声:公鸡打鸣的声音。
着鞭:被鞭子打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景象和心情的诗。全诗以“秋夜”为线索,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景物和声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垂垂镫焰冷”,描绘了夜晚时分,灯笼渐渐熄灭的场景,给人以寂静、宁静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第二句“铃柝促人眠”,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氛围。钟声和更鼓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让人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梦乡。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更加突出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第三句“雁叫有霜夜”,则将秋天的景色和天气联系起来。大雁的叫声伴随着霜降的景象,给人一种深秋的感觉。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接下来的两句“星明无月天”,则通过描绘星空明亮而缺少月亮的情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这里的“星明”和“无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青门逢壮志,白社换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青门象征着长安城的大门,意味着诗人曾经有过宏伟的志向;白社则是指科举考试的士人群体,代表着诗人曾经度过的青春年华。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感慨,又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中的景物、声音、情感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的关键词“秋夜”、“霜”、“星明”、“无月”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