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寇风流,归来筑、柳塘花屋。帘半卷、西山烟霭,北堂丝竹。洛下耆英年齿会,翠眉低唱颜如玉。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
敦交谊,羞流俗。怜旅客,忘荣辱。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何仆仆。

满江红·柏棠村赏牡丹

作者:刘克庄

司寇风流,归来筑、柳塘花屋。帘半卷、西山烟霭,北堂丝竹。洛下耆英年齿会,翠眉低唱颜如玉。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

敦交谊,羞流俗。怜旅客,忘荣辱。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何仆仆。

注释:

  1. 司寇:古代官名,掌管刑狱的长官。
  2. 柳塘花屋:指在柳树下搭建的房屋,用以欣赏花卉。
  3. 帘半卷:指窗帘半拉。
  4. 西山烟霭:指西山上的云雾缭绕。
  5. 洛下耆英:指洛阳地区年龄最大的人,也就是耆英会,这是唐代的一种文人雅集。
  6. 翠眉:形容年轻女子眉毛的颜色。
  7. 颜如玉:形容女子的肤色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
  8. 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意为讨论人间的事情,最关心情感的是酒杯中的绿色。
  9. 敦交谊:意思是珍惜友情。
  10. 羞流俗:意思是害羞与庸俗的人交往。
  11. 怜旅客:意思是同情旅行者。
  12. 忘荣辱:忘记了自己的荣辱得失。
  13. 青衫司马:指年轻的文官。
  14. 宁堪重顾周郎曲:意思是怎能再听到《周郎曲》这样的歌曲。
  15. 携手:意思是一起手牵手。
  16. 混渔樵:意思是和渔民一起生活,过着朴素的生活。
    赏析:
    《满江红·柏棠村赏牡丹》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对牡丹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司寇风流,归来筑、柳塘花屋”描绘了词人的归来之景,他回到老家柳塘,筑起了一座美丽的花屋,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这里的“司寇”指的是古代的司法官员,而“归去来兮”则表示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
    第二句“帘半卷、西山烟霭,北堂丝竹”则是描绘了词人家的室内景象。窗帘半卷,西山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屋子,北堂中传来丝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优雅的氛围。这两句通过描写词人的居室环境,为下面的牡丹盛开做铺垫。
    第三句“洛下耆英年齿会,翠眉低唱颜如玉”则是描绘了洛下的耆英会的景象。这里的“洛下耆英”指的是洛阳地区的年龄最大的人,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欣赏牡丹的美丽。而“翠眉低唱颜如玉”则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在唱歌时眉宇之间流露出的美丽动人的形象。这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牡丹的高贵典雅。
    第四句“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则是词人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世间的事情最牵动他心弦的,莫过于眼前的这朵牡丹了。这里的“芳樽绿”指的是酒的颜色,象征着词人的心情愉悦,与牡丹相得益彰。这几句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词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五至七句分别描绘了牡丹的不同姿态和特点。“敦交谊,羞流俗”表现了词人不愿与庸俗之人交往的高尚品德;“怜旅客,忘荣辱”则表现了词人同情他人的品质;“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描绘了词人在良夜之中饮酒作乐的场景;“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则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曾经的青衫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些句子通过对牡丹的不同方面进行描绘,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活泼。
    最后一句“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何仆仆”则是词人的最终愿望。他希望与友人一同过上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远离官场的喧嚣与纷扰。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词人豪情壮志和对人生深刻感悟的独特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