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征路。是我曾行处。又送轮蹄从此去。惆怅参天云树。
骊歌声度端阳。菖蒲花映离觞。日暮酒醒人远,晚烟愁锁纱窗。
【注释】
迢迢:远貌
征路:指去边塞的路
骊声:指骊山的歌声
端阳: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日,因五月天气转暖,草木葱茏而以龙舟竞渡为乐。
觞(shāng):盛酒的器具。
纱窗:用丝织成的窗子。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把离情别绪和对友人北上的关切之情交织在一起,写得缠绵悱恻。
首句“迢迢征路”,是说朋友将要去很远的地方了。诗人不说他去做什么,而是说去“行”,这既表明了他送行的地点是在行路上,又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怀之情。“是我曾行处”,进一步点出送别的地点,也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地方,这就更加重了送别的感慨。
第二句“又送轮蹄从此去”,意思是说,我又在这里为你送行。“又”字说明不是第一次送别,也暗示了这次送别的原因。这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从实写上看,是实写送别,从虚写上看,是借送别之机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
“惆怅参天云树”一句,诗人想象送别之后的情景。“云树”二字,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征,即云树苍茫,也暗寓了送别时的时间、心情,即惆怅满怀。
三、四两句,诗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过去的回忆。“骊歌声度”句,是说骊山的歌声响起来了。“骊山”,即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因山上多产美玉得名。传说秦始皇曾到骊山筑高门宫,并在此饮马,还作《骊山行》,其词曰:“骊山北构高殿兮,渭水南驻长杨。客从长安来,回马辞高堂。”所以这里代指骊山。“端阳”、“菖蒲花”、“离觞”等词语,都含有浓厚的民俗文化色彩。端午佳节,人们有佩戴香囊、插艾叶、喝菖蒲酒以及赛龙舟等风俗活动。诗人用这些词语来烘托节日气氛,渲染出浓郁的文化氛围。然而在这欢乐祥和的节日里,友人却要离开,因此感到十分惆怅。“参天云树”,既是指眼前的自然景观,又暗喻友人的仕途之路。诗人担心友人像云树那样孤独无助,难以有所作为,因而心中无限惆怅。“日暮酒醒人远”,意谓日落时分,当自己酒醉醒来,只见友人已远去在天涯了。“晚烟愁锁纱窗”,诗人想,当夜幕降临,暮色沉沉时,那缕缕炊烟似乎也在为友人远去而黯然神伤,仿佛忧愁已经锁住了窗纱。
此诗前两句写景中见人情,写人情又融情于景;后二句则通过一系列富有诗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送别时的感情波澜。全诗构思缜密,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