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三径黄花活,秋声万树喧鶗鴂。听潮楼上秋气清,听潮楼下新声发。
偶传空谷有佳人,家住扶桑东海阔。华年乘兴作南游,妙舞清歌年二八。
淡黄杨柳古亭村,公子多情欲断魂。碧玉定情谁遣此?黄金有价不须论。
神仙杨柳春归洞,儿女枇杷早杜门。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注重理解诗句的意象、表达的情感,并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艺术手法。
首联:诗人在秋风萧瑟之际登上高楼,耳旁是万树秋声,眼前是黄花盛开,一派秋天的景象。“听潮楼上秋气清”,听到的是潮声,感受到的是秋意。“听潮楼下新声发”,诗人看到楼外是热闹的市井景象,听到的是市井中人们的欢歌笑语。
颔联:诗人听到空谷中有佳人传来悦耳动听的歌声;看到佳人住在扶桑东海之滨(传说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诗人对佳人的美貌和歌声都十分欣赏。“华年乘兴作南游”写出了诗人对这位佳人的倾慕之情;“妙舞清歌年二八”写出了诗人被佳人的美丽歌舞所吸引,想一睹芳容的情意。
颈联:诗人想象佳人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柳树杨柳、亭村枇杷等自然景物,而自己却因思念佳人而无法前往。“淡黄杨柳古亭村”写出了佳人的居所环境;“公子多情欲断魂”表达了诗人因思念佳人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尾联:诗人感叹神仙的美景早已消失,而儿女们却只能在春光中闭门不出。“神仙杨柳春归洞”表明神仙已经不在人间,而春天依然如期而至;“儿女枇杷早杜门”则表明人们只能躲在屋里不出门,不能像仙子那样逍遥自在地赏花观景了。
【答案】
译文:
秋风飒飒,黄花盛开,万木摇落,秋声阵阵,仿佛是鶗鴂鸟在悲啼。我登上高楼,听到楼上有人唱着动人的歌曲,听到楼下有人在弹琴歌唱。我听到空谷中有女子的歌声,她住在扶桑东海之滨。我对她的青春美貌十分赞赏,想乘船去她的家乡和她见面。
赏析:
此诗为赠答之作,诗人借景抒情,借物传情,通过描写美丽的景色来表达对佳人的感情和向往。首联写诗人登高所见之景。“秋气清”是秋天特有的景象,也是诗人登高时所感。秋气清冷,令人心旷神怡。“秋声”则是诗人听到楼下传来的声音。“听潮楼上秋气清”一句既点出“秋气清”,又写出了诗人登高时的心境——清幽闲适。“听潮楼下新声发”是说楼下有人唱歌弹琴。这是诗人听到的另一种声音,是诗人所熟悉的生活之声。“新声发”是说楼下传来了新的曲调,也即新的音乐声响起。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构成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意境。
颔联是诗人想象佳人所在之地。“偶传空谷有佳人”的意思是偶然间听到有人说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居住在山谷之中。“家住扶桑东海阔”的意思是听说这个女子居住在扶桑东海之滨。“华年乘兴作南游”意思是说少年时候我也曾满怀豪情,乘兴致而去南方游览。“妙舞清歌年二八”意思是说美妙的舞蹈,清脆的歌声,都在少女时期。这句既写了佳人年轻貌美,也表现了诗人的羡慕之情。
颈联是诗人想象佳人所思之事。“淡黄杨柳古亭村”意思是说佳人在古亭村中,身居淡黄色的杨柳之中。“碧玉定情谁遣此”,意思是说佳人在古亭村中,身居淡黄色的杨柳之中,是谁把她定情了呢?“黄金有价不须论”,意思是说什么是黄金都有其价值,不用多说了。这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生,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了佳人之美丽动人。
尾联是诗人想象佳人所居之处。“神仙杨柳春归洞”是说神仙的杨柳在春天归来,回到了洞中。“儿女枇杷早杜门”是说儿女们在枇杷树前早早关上了门户,躲避春寒。这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生,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这首诗以“秋声”贯穿全篇,用“秋声”作为线索,将四句诗串联起来,使整首诗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意境优美,语言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