酽淡春晴初酒里。不是无憀,那有埋忧地。无数笛声天外起。夕阳浅水成苍翠。
西北浮云终有意。似絮飞花,底甚干卿事。独倚阑干书卐字。庾郎漫赋枯桐死。
【注释】
酽淡:浓淡。
憀(xù)无:形容心烦意乱、忧愁不安的样子。
无数:多,许多。
天外:天上。
苍翠:深绿。
底甚干卿事:何苦管这些闲事。
庾郎:指庾信,字子安,南朝梁诗人。“枯桐死”,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时期王右军与友人夜话,友人问:“我眠中不可觉,何故?”王曰:“近日颇亦觉,常时欲觉,便支枕摇头,不得入着;须臾又觉支枕摇头,不得入着。”因以“支枕摇头”比喻心绪不宁。后来人们常用来代称心神不定,精神恍惚。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上片写送行之景,下片写送别之情。全词意境清丽,笔调婉约,情致缠绵。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送行地点,即同云阁至上海。次句紧承首句,说明离别的原因——饯行。三、四句描写江南春晴时节的景色,以及送行者内心的愁苦。这两句是全词的关键,用“不是无憀,那有埋忧地”,既写出了送行的惆怅心情,也写出了送行者对行者远去的关切和牵挂。五、六句写行者的笛声。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笛声从天上传来,在夕阳浅水间回荡,其音如苍翠般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过片三、四句宕开一笔,写天上西北浮云终有意。这一句既承接上文的笛声而来,又与下句相照应,同时为下片写送行者独倚阑干书卐字作了铺垫。这几句既表现了行者的离愁别绪,又表现出送行的关切和牵挂。五、六句宕开笔,写天上西北浮云终有意。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笛声从天上传来,在夕阳浅水间回荡,其音如苍翠般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过片后,词人转而写行者在船上的心境。七、八句写行者独倚阑干书卐字的情景。这两句既写出了行者的孤独寂寞,又表现了他内心复杂的情绪。最后两句宕开笔,借古人典故来表达自己对行者的劝慰和祝愿。这两句既表达了送行者的关切和牵挂,又寄托了词人对行者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此词上下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真挚。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