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粳稻存遗岛,野戍烽烟断古城。
出塞始知山远大,入秋弥觉海澄清。
楼台何处蛟龙气,风雨空中草木声。
谁遣琵琶弄明月,醉余添得放歌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也考句子,还要考核炼词炼句,考核其在诗中的作用,炼词炼句还包括考核其运用的手法,考核其艺术效果等。赏析时要围绕诗歌的情感展开。

【答案】

注释:

①云帆粳稻存遗岛,野戍烽烟断古城——云帆远航在残留的岛上,野戍的烽火已经断绝了古

城。

②出塞始知山远大,入秋弥觉海澄清——出了边塞才知道山远水阔。秋天来临,海水显得特别清

澈透明。

③楼台何处蛟龙气,风雨空中草木声——不知楼台在什么时候出现,有蛟龙之气。风

雨交加时空中传来草木之声。

④谁遣琵琶弄明月,醉余添得放歌行——是谁派琵琶手弹弄着明亮的月光?醉后更增添了放歌

高行的兴致。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中秋。当时作者刚到广西任广右西路都巡检使,正

在赴南宁途中遇疾而作此诗。

首联“云帆粳稻存遗岛,野戍烽烟断古城”,是说:云帆远航在残留的岛上,野戍的烽火已

经断了古城。这是写景,但景中有情。作者以“存”字点出云帆的踪迹尚能依稀可辨,表明他

对广西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出自己此行的艰难与悲凉。“粳稻”指水稻,“粳稻存遗岛”意

味是说广西尚有一些粳稻。“野戍”是指边境上驻兵防守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云帆远航在残留的

岛上,边境上的烽火早已消失,只剩下荒废的城池。

颔联“出塞始知山远大,入秋弥觉海澄明”,是说:出边塞后才感到山的遥远,进入秋季才觉得海

水特别清澈明亮。这是写情,但情中有景。作者由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

祖国山河壮美景色的无限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楼台何处蛟龙气,风雨

空中草木声”,意思是说:不知道楼台出现在什么时候,有蛟龙之气;风雨中空中传来草木之声。

尾联“谁遣琵琶弄明月,醉余添得放歌行”,是说:是谁派琵琶手弹弄着明亮的月光?醉后更增添

了放歌高行的兴致。这一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诗人用“弄”和“添得”这两个字,表

明了琵琶女的弹奏技巧十分高超,她能够随心所欲地将音乐弹到最高的境界。诗人用“弄”字写出了

她弹琵琶时那美妙动听的声音,使人如闻仙乐。“添得”二字则表现出诗人在乐曲的感染下,情不自禁

地放声歌唱起来。尾联两句一问一答,把前面四句所描绘的景物融会贯通,情景交融。

这首诗描写了广西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