榥茁松毛,帘锼竹尾,新年还借杯暖。瘿香晨火添篝,烛泪夕妆界线。儿童爆竹,赚满地、红心攒箭。怕早春、频返楼台,暗共落梅飘散。
君去惜、半江浪剪。侬伫忆、汉皋佩缓。废池犹厌言兵,画梁更无燕管。灯期雪妒,谩粉饰、江山平远。料海尘、愁宴宵阑,冷睨旧人筝雁。
东风第一枝·壬子中春,晤子申汉上,别之沪渎
榥茁松毛,帘锼竹尾,新年还借杯暖。瘿香晨火添篝,烛泪夕妆界线。儿童爆竹,赚满地、红心攒箭。怕早春、频返楼台,暗共落梅飘散。
注释:松树的嫩叶如同被榥(一种树木)茁长出来的一样。帘洞穿出竹节,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在早晨点燃的蜡烛散发出香味,为人们增添了温馨的氛围;晚上则点起灯光,使人们在化妆时能够分辨出妆容的边界。儿童们放爆竹的声音,让整个地面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担心春天过早到来,人们纷纷回到楼台上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我怀念汉皋(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那佩饰缓慢的美人。厌倦了战争,看到画梁上没有燕子飞来飞去。元宵佳节时,雪花与灯争艳,虽然如此却无法掩饰江山的壮阔。料想海中的烟尘会使人愁绪满怀,而宵夜时分,看着旧人弹筝,心中也会感到冷意。
译文:松树的嫩叶如同被榥(一种树木)茁长出来的一样。帘洞穿出竹节,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在早晨点燃的蜡烛散发出香味,为人们增添了温馨的氛围;晚上则点起灯光,使人们在化妆时能够分辨出妆容的边界。儿童们放爆竹的声音,让整个地面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担心春天过早到来,人们纷纷回到楼台上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我怀念汉皋(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那佩饰缓慢的美人。厌倦了战争,看到画梁上没有燕子飞来飞去。元宵佳节时,雪花与灯竞相闪耀,虽然如此却无法掩饰江山的壮阔。料想海中的烟尘会使人愁绪满怀,而宵夜时分,看着旧人弹筝,心中也会感到冷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送别和思念情人的词。上片写别情依依,下片写怀思之情。全词语言清婉,意境幽美,是一首别有风味的小令。
“榥茁”二句,描写新岁新春的喜庆氛围:“松毛”,指松针;“竹尾”,指竹节。“瘿香”,即香瘤,这里指用香炉熏烧松柏以辟邪。“烛泪”三句,写闺中女子的妆饰:烛光闪烁,映照着女子化妆时的容颜,她把蜡烛放在床头,以便随时照看自己的妆容;“夕妆界线”是说女子化妆时,将烛光从枕边移到窗外,以免影响化妆效果;“红心攒箭”,形容女主人公娇羞的样子。“频返”三句,言女主人公恋恋不舍地频频回望,生怕丈夫一走便再不回来。“频返”,即频频回顾。
“君去”五句,写离别时的深情:你离去了,我真不愿离开你。“半江浪剪”,比喻丈夫离去就像江水被浪花打乱,再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侬伫忆”二句,回忆昔日的美好时光:伫立着回忆过去的事情,汉皋的佩饰慢了下来。“汉皋”即汉皋佩,古时妇女的一种装饰品。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曾梦见一个名叫“子胥”(伍子胥)的人向他索要玉佩。武帝说:“吾与尔俱享此国,尔何求乎?”于是赐他一枚玉佩。伍子胥得到玉佩后,把它佩在身上,并告诉它:“行佩见封。”这就是“汉皋佩”。这里的“佩缓”,即指佩戴汉皋佩缓。“废池”句,写对战争的厌恶:废弃的水池已经厌倦谈论战事,画梁上也不见燕子来往。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战火纷乱、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凉景象,也暗示着词人对战争的厌恶。
“灯期”句,想象元宵佳节的情景:在元宵佳节里,雪花与灯火争辉,但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住江山的壮丽。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元宵节热闹非凡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国家太平安宁的祝愿。“海尘”句,设想海中的烟尘会使人愁绪满怀,而宵夜时分,看着旧人弹筝,心中也会感到冷意。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海天茫茫、寒风瑟瑟的夜景,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幽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感情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喜悦与悲伤,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安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