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候馆疏砧,高城断鼓,和成凄楚。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砌蛩自叹,边鸿自唳,剪灯谁语?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水龙吟·秋声

【注】西风,秋风;难听:不好听。芭蕉雨:芭蕉叶上滴落的雨点。潇潇: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候馆:指驿站。疏砧:稀疏的打更声。高城:高大城楼。和:应和、响应。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意思是想到江边树木凋落,湖面辽阔遥远),浑不见(完全见不到)愁来处(愁苦的所在)。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此时我常常感到疲倦)归程梦阻(夜晚刚刚过去)。砌蛩(jian gōng蟋蟀)自叹,边鸿(hóng 鸿雁)自唳(lì 鸣叫)。剪灯谁语:剪断灯火问是谁。莫更伤心,可怜秋到(不要再伤心,可恨的是到了秋天),无声更苦(更加痛苦)。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满眼都是冷清的江水,一望无际的芦苇),卷离魂去(把游子魂魄吹走了)。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写景抒写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起首三句写景。“西风已是难听”,秋风萧瑟,使人不悦耳。接着写秋风中又飘下一阵细雨,雨打芭蕉,发出淅沥之声,使秋日的气候更添凄凉之意。“泠泠”两句写雨声,“澌澌”两句写雨势。“萧萧忽住”,雨声渐渐停息。“候馆”两句写声音。“候馆”为行驿之名,“高城”指高大城楼,“断鼓”即残钟。“候馆疏砧”,是说行人在候馆里听到稀疏地传来的更鼓声。“高城断鼓”,是说在城外高处听到断续的钟鼓声,它们都与凄凉的秋风、凄切的雨声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凄清的环境。这几句从听觉角度写风雨声,渲染了秋日凄凉的气氛。

过片三句转入视觉感受。“想亭皋木落”,“亭皋”,水边平地。“木落”,指树叶纷纷凋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是说洞庭湖水茫茫而遥远,哪里看得见愁苦的所在呢?这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所见所感,也是他心中的一种感受,表现了他内心的悲凉和孤独。

下面四句描写旅途中所见所闻。“此际”两句,写旅途中的所见。“此际”指此刻。“频惊”即屡次惊吓,“倦旅”是指旅途中的辛苦。“夜初长”是说夜已深,“归程梦阻”是说归途受阻。“砌蛩”两句,是说自己在客舍中听着蟋蟀悲鸣,看着鸿雁南飞,心中不免伤感起来。“剪灯谁语”,是说自己在客舍中剪断灯烛以寻人说话。“莫更伤心”,是说不要更增添伤春之痛。“可怜秋到”,是说自己不禁要怜惜起这凄凉的秋意。

最后三句描写秋夜的景色和感受。“满寒江剩有”,是说寒气弥漫着整个江河,只剩下枯枝败叶。“黄芦万顷”,是说芦苇荡漾在无边的寒水上。“卷离魂去”,是说这些景象将游子的魂魄也卷走了。这三句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凄凉图景,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之情。

这首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全词意境苍茫,情感凄婉动人,语言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