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心绪,醉依绿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解析】
此为元代散曲小令,全词写景抒情,融情入景,语言清丽。第一句“阑珊心绪”,点明作者的心境,“减字木兰花”是宋代词牌名,此处借指小令。第二句“醉依绿琴相伴祝”中的“绿琴”是比喻,暗指酒席,“祝”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美酒佳肴中的心情。第三句“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写诗人听到隔墙的歌吹声,感到新愁更重,而残夜花香、满楼明月则增添了几分幽雅之情。第四句“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写歌吹声使诗人想起春天的美好梦境。第五句“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写垂杨虽在风中摇曳,却阻挡不了秋千的影子。“垂杨”和“秋千影”都是实写。第六句“只恐舞衣寒”,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
【注释】
阑珊:寂寞,冷落。
祝:祝酒。
锦屏春梦:喻指美好的梦境。
只恐:只怕。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令。开头三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阑珊心绪,醉依绿琴相伴祝。”作者心情烦闷,借饮酒消愁,沉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伴随绿琴自得其乐。接着又描写听到隔壁传来的歌声,勾起了作者的新愁旧恨。“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诗人听到隔壁传来的歌声,勾起了他对往昔的回忆,想到自己曾经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现在却孤身一人,不禁感慨万分,愁上心头。“繁笙脆管”,用声音形容音乐之美;“吹得锦屏春梦远”,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思绪万千。最后两句“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用垂杨与秋千影做比,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惆怅之情。“只恐舞衣寒”,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小令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如《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整首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