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豪贵起大屋,日食万钱苦未足。洛阳年少来上书,旁观笑破绛灌腹。
昔日信陵谋孔艰,车骑喧阗老抱关。太史犹记东门里,过者徘徊不忍还,呜呼蹑屩担簦日三喟,人生报恩会有地。

【注释】

长安:指唐代的长安城,今西安市。大屋:高大宽敞的房子,指权豪势要豪华的居所。日食万钱:每天花费一万钱(古代货币单位)。苦未足:还不够。洛阳年少:年轻有才的人。上书:向皇帝呈递奏章。绛灌:西汉初年名将周勃和灌婴。旁观笑破绛灌腹:指他们看不惯这些权贵们的挥霍无度。信陵君:战国时魏公子毛宁回。孔艰:即孔子之难。《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信陵君为救赵被魏国贵族诬陷而逃亡,后因功复归故土。车骑喧阗:形容车马很多、很热闹。老抱关:守城门的人,这里指看守城门的官员。太史犹记东门里:太史公司马迁曾记述此事。过者徘徊不忍还:指路过洛阳的年轻人们看到那些权贵们的奢侈生活,感到惭愧,不愿返回。鸣呼:感叹词。蹑屩担簦:步行背负竹简,意为四处奔波求取功名。三喟:三次长叹。人生报恩会有地:人应该报答他人的恩情。

【赏析】

此诗以《行路难》为题,意在表达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道路艰难险阻的无奈。全诗通过描写长安和洛阳两地的人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权贵们的嘲讽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首四句写长安豪贵起大屋,日食万钱苦未足,洛阳年少来上书,旁观笑破绛灌腹。这两句分别描绘了长安和洛阳两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长安豪贵们的豪宅大屋,每天花费一万多钱,但他们却觉得还不够满足;而洛阳的少年们则怀揣着才学和热情,来到京城谋求发展,却被旁人嘲笑。

中间六句写昔日信陵君谋孔艰,车骑喧阗老抱关,太史犹记东门里,过者徘徊不忍还。这六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权贵们的生活状况。信陵君曾经为了救赵国而被世人误解,如今他已年迈,只能守着城门度过时光;太史公司马迁也曾记述过此事,而路过洛阳的年轻人们看到这些权贵们的奢侈生活,感到惭愧,不愿返回。

最后四句写呜呼蹑屩担簦日三喟,人生报恩会有地。这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险阻的无奈和对报恩的渴望。诗人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和洛阳两地人们的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