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
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
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王仲撝侍御过龙虎草堂

剡湖岂是乏茅蓬,那得君来住此中。

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

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

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

【注释】:龙虎草堂:唐时李翱曾建“龙虎草堂”。据《唐摭言》记载,李翱在长安应进士举不中。天宝末年(756—761),李翱游越中山水,常居“龙虎草堂”中。

王仲撝:王勃的堂弟,字仲撝,唐代诗人。

经史子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史书,子指诸子百家之书,集指文章、诗歌等文学作品。泛指各类学问与文学。

绝学:最高深的学问。

纬书:汉代天文历法之学,即谶纬之学;后来专指谶文纬图。

国史:历代史书的总称,包括编年体和纪传体两大类。

古松流水:指龙虎草堂中的古树名泉。

宵移算:夜晚计算。

红药青棂:红色的芍药花和绿色的窗棂。

方伎:方士,古代的一种巫师。

儒林:指读书人,儒者聚集的地方。

位置:安排。

行踪:行动,踪迹。

【赏析】:

王仲撝(约684-742)字仲撝,初名王佑,后更名王勃,字子安,唐朝著名诗人。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雄浑豪放为特色,风格清新明快,意境开阔宏大,对后世影响极大。这首诗是他路过龙虎草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

王仲撝对龙虎草堂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描绘。他提到“剡湖岂是乏茅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湖泊并不是因为缺乏茅棚而缺少茅棚,而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茅棚而显得更加美丽。这里暗示了龙虎草堂周围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王仲撝又提到“那得君来住此中”,意思是说,你来到这里真是太合适了。这里的“君”指的是王仲撝自己,他来到龙虎草堂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这里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这也表达了他对龙虎草堂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王仲撝又提到了龙虎草堂中的一些建筑和景物。他提到了“百卷纬书真绝学”,“千秋国史附江东”,这两处都暗含了龙虎草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这里既展现了龙虎草堂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王仲撝对这个地方的深深眷恋。

他又提到了龙虎草堂中的自然景观。他提到了“古松流水宵移算”,“红药青棂晓负笼”,这两处都描绘了龙虎草堂的自然美景。这里既展现了龙虎草堂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王仲撝对这个地方的深深喜爱。

他提到了龙虎草堂中的人文氛围。他提到了“方伎儒林凭位置”,“谁知世外有行踪”,这两处都表明了王仲撝对龙虎草堂中的人才和才子的赞赏和钦佩。这里既展现了龙虎草堂的人文魅力,也体现了王仲撝对这个地方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龙虎草堂的自然景色、人文氛围和历史价值的描绘,展现了龙虎草堂的美丽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王仲撝对龙虎草堂深深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