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已过五日强,菊花消息在茅堂。
江山此处无兵马,红紫阶前正艳阳。
甲子差年皆庆历,永和一会尽清狂。
篱边不惜分携去,借得寒镵木柄长。

饮洋溪

重九已过五日强,菊花消息在茅堂。

江山此处无兵马,红紫阶前正艳阳。

甲子差年皆庆历,永和一会尽清狂。

篱边不惜分携去,借得寒镵木柄长。

注释:

重九: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茅堂:茅草盖的屋子或茅屋。

江山:指国家的山河。

无兵马:指国泰民安,没有战争。

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第12个年份,即宋朝嘉佑元年。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永和:指宋代文人欧阳修所编《新唐书》中的“永和”部分。

篱边:篱笆旁边。

寒镵:锋利的刀或剪。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作品,作于公元1049年(北宋嘉佑二年)重阳节。诗人以重阳节为题,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诗人描绘了重阳节后的情景。他提到“重九已过五日强”,说明已经过了重阳节五天,但并未提及节日的活动安排,可能是诗人在静心思考或者在享受宁静的生活。接着,他转向自然景观,“菊花消息在茅堂”,通过描述菊花盛开的景象来表达对重阳节的喜爱。菊花是中国传统文人墨客喜欢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韧不拔、高洁的品质。

诗人将目光转向国家和社会。“江山此处无兵马,红紫阶前正艳阳”,表达了他对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他认为国家应该避免战争,保持和平繁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里的“红紫”指的是朝霞或夕阳的美景,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诗人回忆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甲子差年皆庆历,永和一会尽清狂”,提到了甲子(干支纪年法中的第12个年份)这个历史节点,以及欧阳修所编的《新唐书》。这些历史元素为诗歌增添了厚重感和历史文化的气息。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情感。“篱边不惜分携去,借得寒镵木柄长”,意味着他愿意与友人分享这份美好时光,并借用一把锋利的刀或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体现了他的文采风流,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繁荣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