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平峻功,共推陶士行。
砥柱咸和闲,敛膝无攲倾。
朝暮运百甓,习劳惜分阴。
木屑暨竹头,综理纤悉能。
赫然生八翼,乘风上天门。
每思折翼梦,满盛惧不胜。
明鉴似魏武,忠顺似孔明。
投袂歼跋扈,咄嗟定江陵。
默也杀方州,用为方州尊。
向令害宰相,宰相亦所应。
贻书王茂宏,俊快尤绝伦。
第就入讨峻,未若温太真。
赴难死同仇,宁以疆场分。
进如石投卵,切齿恨稍伸。
若复召兵返,是败于几成。
征西深感悟,戎衣辄兼程。
石头欲西归,旋踵与祸邻。
譬如骑猛虎,中下不并存。
义旗将回指,慎毋撄众心。
征西愈感悟,分米饷峤军。
未功先拜官,骠骑命敢闻。
洒泣誓登舟,臣等受国恩。
济则与同祚,不济当死身。
大书峤似侃,一字皎日星。
前此闻敦谋,谬为恭且勤。
盛称钱世仪,满腹皆精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史》组诗中的一首。此诗主要表达了李白对历史人物陶士行的赞赏和对其功绩的肯定。同时,李白也通过陶士行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译文:
谁能有陶士行这样高尚的成就?众人一致推崇他。
陶士行像砥柱一样在咸和年间闲居,不因地位卑微而失去尊严。
无论早晚,他都运砖砌墙,勤劳且珍惜时间。
他用木头屑和竹头来整理家务,细致入微的能力无人能及。
他在战场上展露八翼,乘风冲上天门。
每次想起那些折断翅膀的梦想,他都感到害怕,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他的明镜般的眼光,如同魏武曹操;他的忠诚和顺从,如同孔明诸葛亮。
他振臂一呼,就能歼灭跋扈之辈,迅速平定江陵。
默默无闻地杀死方州之敌,却被用作方州尊者。
如果他当年害了宰相,那宰相也是应得的报应。
他给王茂宏写信,信中言辞犀利,令人叹为观止。
但他只是就任讨伐陶士行的职务,而不是温太真。
他奔赴战场与敌人同仇敌忾,宁愿用疆场来衡量自己的功绩。
他如石投卵般势不可挡,让敌人切齿痛恨却稍得伸张。
要是再召兵回朝,那么失败就在几近成功之际。
征西将军深深感悟,立即启程前往前线。
石头城即将被收复,但转眼间便成了祸患之源。
就像骑着猛虎下山,一旦落入下风,就难以保全自己。
陶士行将挥动义旗回指,千万不可动摇众心。
陶士行越加醒悟,分出一部分粮饷给峤军。
尚未建立功勋便已拜官,骠骑将军的命谁敢不从?
陶士行洒泪发誓登舟出发,臣等受国恩赐。
若能立下功劳,则共同享受福泽;若未能功成,则当死以谢君。
大书称赞陶士行像陶侃一样,字迹皎洁如同日星。
前次听闻有人密谋,我竟误以为他们是恭恭敬敬勤勤恳恳。
盛赞钱世仪,心中满腔热血,精神焕发。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历史人物陶士行的赞誉之作。通过对陶士行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同时,李白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诗中,李白首先提到了“谁最平峻功”,意在强调陶士行的功绩最为突出。然后,他通过“共推”一词,表示大家一致认为陶士行是最伟大的人。接下来,他又通过“砥柱咸和闲”和“敛膝无攲倾”等词句,描绘了陶士行在咸和年间的闲适生活以及他端庄的态度。
在“朝暮运百甓”一句中,李白描述了陶士行的勤奋努力。他不仅勤劳,还珍惜时间,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忙着运送砖头。这种勤奋的精神让人敬佩。
李白又描写了陶士行的精细能力。他用木头屑和竹头来整理家务,这种细致入微的能力让他成为人们眼中的楷模。
在“赫然生八翼”一句中,李白形容了陶士行在战场上威武的样子。他的英勇无畏、冲锋陷阵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在“未功先拜官”一句中,李白描绘了陶土行在立下功勋之前就已经被任命为官的情景。这体现了他谦逊有礼的性格。
整首诗以陶士行为中心,通过对他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其卓越的品德和才能。同时,诗中也融入了李白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这首诗更具深度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