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江城烟草绿,山庭燕子飞飞。英雄也怯暮春时,落花风底,含泪对空枝。
一自台城春去后,年年幽恨谁知。无由相见但相思,觉来窗暗,惆怅绿阴肥。

【诗句释义】

如此江城烟草绿,山庭燕子飞飞。英雄也怯暮春时,落花风底,含泪对空枝。

一自台城春去后,年年幽恨谁知。无由相见但相思,觉来窗暗,惆怅绿阴肥。

【译文】

如此美丽的江城,满眼绿色烟雾笼罩着青草,山庭里成双的燕子飞来飞去。英雄也害怕这个季节,在落花飘飞的时候,含泪对着空空的树枝。

自从台城的春天离开之后,每年都有深深的愁怨谁知道。无法见面只能寄相思,醒来只见窗户暗淡,惆怅绿荫浓密。

【赏析】

此首《临江仙》是南宋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咏史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借景抒情,全词以“春”为线索贯穿全篇,抒发了作者对国势日蹙、江山将危的忧虑和忧愤之情。

开头三句,点明题旨。“如此江城”,是说徐州的景色,烟笼翠色,一片苍茫;“烟绿”二字,既形容了景物,又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全词定下了一种基调。接着,“山庭燕子飞飞”,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画:一群群燕子在空中飞舞盘旋,仿佛在低语诉说什么。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燕子比作人,赋予其人的言行举止,使燕子具有人的情感,这就把燕子的动态表现出来了。“英雄也怯暮春时,落花风底,含泪对空枝。”这是对燕子进行拟人化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担忧,暗示英雄人物也像燕子一样感到恐惧不安。

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出燕子的惊恐神态。“一自台城春去后,年年幽恨谁知?”这两句话中,诗人巧妙地用了一个典故。据史书记载,南朝梁时侯景之乱,台城沦陷,都城居民被俘虏到台城,台城的春光不再。后来,南唐灭亡,李后主被俘北去,从此江南一带再也见不到春天的景象。因此,“台城春”成了亡国之象的代名词。这里,诗人将“台城春去”与燕子的惊恐相联系,意在表明燕子的惊恐是由于失去了春天而引起的。然而,对于英雄人物而言,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和忧愁却是难以言表的。因此,“年年幽恨谁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所承受痛苦和忧愁的关切和同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景结情,表达出对英雄人物的思念之情。“无由相见但相思,觉来窗暗,惆怅绿阴肥。”诗人通过描绘燕子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思念之情。燕子归来时,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显得十分美丽。然而,英雄人物却无法回来见她一面,只能通过书信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当诗人醒来时,看到的是一堵墙影摇曳不定的窗户,心中不禁感到惆怅不已。这里的“绿阴”,指的是杨柳树的枝叶。由于燕子已经离去,绿阴变得茂密起来,诗人对此感到无比惋惜。

整首词通过描绘燕子的形象、燕子的动态以及燕子归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担忧、思念和同情之情。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英雄人物所面临的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