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计留春春已困,如此烟花,消息无人间。旧日亭台今日恨,故人大半非玄鬓。
燕子归期还未准,怕上层楼,怕见春光尽。中酒风前花絮紧,可怜人远天涯近。
【注释】
百计:千方百计。拈(niān )简:指代书信。玄鬓:白发,指年老的人。
【译文】
百般办法挽留春光,春光却已困倦,人间的消息无法传递。
昔日亭台今已恨,故人大半已经衰老。
燕子何时归期还未定准,怕上楼去,怕看到春光消逝。
风前花絮紧,可怜人在远方,可近在眼前。
赏析:
这首词作于清光绪八年(1882)三月,作者时年三十四岁。当时,京城正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朝廷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而作者此时却因事未能赴约,心中十分懊恼,只好借酒浇愁。此词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
“蝶恋花·丁巳三月展上巳春雨彻夜同社招饮集陶然亭以事未赴拈简近字”是这首词的标题,其中“丁巳”是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年,“三月”指农历三月十五日,“展上巳”即举行上巳节。上巳节是古人在三月上旬巳日举行的盛大节日,人们到水边祭祀,祓除不祥,后来演变成踏青、游玩、饮酒等欢庆活动,本词便是作者参加上巳节宴饮活动后所写的一首词。
首句“百计留春春已困”是说百计想要挽留春天,但春天却已经疲倦了。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第二句“如此烟花,消息无人间”是说这样的美景如同飘零的花瓣,无法与人间分享。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第三句“旧日亭台今日恨,故人大半非玄鬓”是说往日的亭台如今已成遗憾,故人中大多已是白发苍苍。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友人的感伤之情。
下片开始写燕子归来之事。燕子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诗人寄托相思之情的对象。第四句“燕子归期还未准”是说燕子的归期还没有确定。这里既表达了燕子尚未归来的遗憾,也暗示了作者心中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第五句“怕上层楼,怕见春光尽”是说担心上楼去会见到春光的消逝。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爱人的担忧与思念。最后两句“中酒风前花絮紧,可怜人远天涯近”是说酒醉中看着风前飞舞的花絮,更感到爱人身处远方的可望不可及。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燕子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