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楼头烟树渺。独倚危阑,短发愁催老。万里碧空风浩浩。梧桐叶上秋先到。
吹散三春花共鸟。不是知音,谁听凄凉调。天许骚人听不了。一编宋玉销魂稿。

【注释】

凤栖梧:词牌名。秋渚先生聆秋楼图:即《凤栖梧·秋听》词。秋渚:泛指水边的沙洲。聆(líng)秋:指聆听秋天的声音。宋玉:战国楚辞家,《楚辞》中有《九辩》、《招魂》等作品,多写个人遭际和忧愤之情,后世常以“宋玉”代称文人悲叹。销魂稿:指宋玉的《九辩》等作品。

【译文】

百尺高楼头眺望烟树渺茫。独自倚着危阑,短发愁绪催人老。万里碧空,风浩浩荡荡吹过。梧桐叶上秋天先到。

吹散了春天的花鸟和鸟儿。不是知音,谁去倾听这凄凉的曲调?天意允许骚人无法听清。一编《宋玉九辩》让人心醉魂消。

【赏析】

此词为《凤栖梧》组词之第二首,与第一首一样,是一首抒发羁旅行役者思乡怀归之悲、伤时感事之作,但所抒之情更为深沉凄切。这首词的上片写登楼远望所见景色,下片则借景抒情。全词情景交融,情韵悠远而深婉。

“百尺楼头烟树渺”,起句写登上高楼远眺,但见烟雾缭绕的树梢在远处若隐若现,给人以迷茫之感。“独倚危阑,短发愁催老”一句点出自己独上高楼的原因,是因为“白发”而感到“愁”。“独倚危阑”,一个“独”字,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之情表露无遗。“秋风扶疏,落日明照,动客心悲”三句是说,面对眼前的萧瑟秋景,词人不禁触动内心中的伤感之情,从而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万里碧空风浩浩”,这句是对前句中“秋风扶疏”的具体描绘,通过写秋风吹拂大地的景象来渲染自己的孤独心境。“梧桐叶上秋先到”一句则是通过对梧桐树叶上的露珠以及落叶的飘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吹散三春花共鸟”一句,是说随着秋风的到来,春天的花也凋谢了,鸟也飞走了,只剩下了词人一人在楼中独自面对这凄凉的景象。这句中的“不是知音,谁听凄凉调”一句,既是对前两句中“白发”、“孤寂”等情感的回应,也是对整个词作主题的一种概括和升华。它表达了词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天许骚人听不了”一句,则是对前面所抒发的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和深化。在这里,作者将自己比喻为一位被上天所不容的才子,认为自己的心声无人能够理解。这种自我否定的态度,不仅体现了词人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同时它也揭示了词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悲观和绝望情绪。

“一编宋玉销魂稿”,这句中的“宋玉”一词,既是指屈原,也是指宋玉,两者都是楚国著名的诗人。在这里,词人借用宋玉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绪纷乱。通过“一编宋玉销魂稿”,词人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彷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

整首词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秋风秋雨、落英缤纷等自然景观,以及梧桐叶上的露珠、落叶飘零等细节描写,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苍凉、凄美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同时,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层次分明,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