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听惯松江雨,离琴更亲良友。去住两伤心,指垂垂烟柳。青山无恙否。怕归日、野鸥惊瘦。故国春寒,夕阳潮落,卸帆偏又。
不拟此重逢,人何似、飘然白云为耦。语罢即天涯,忍凄凉杯酒。诗情谁共剖。漫相约、石榴开后。雁声起,渺渺凉天,待夜窗携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此诗是送别李冰叔的诗。诗人在松江之舟,听惯了雨声,与良友邓芗甫为邻,感情深厚,今春归东台,将复游扬州,于是写下这首诗赠行。全诗以“离别”为中心,写离别前的依依难舍之情;以“故国春寒”为过渡,写别离后的无限愁思;以“待夜窗携手”为尾声,抒发了对重逢的盼望。诗中既有离情别绪,又有对友情的珍重;既有对故园的依恋,又有对江南水乡的留恋。诗人用词典雅,含蓄蕴藉,情意深长。

“维舟听惯松江雨”,点出送别之地。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地处长江口北岸、吴淞江入海处,因境内有松江浦而得名。诗人在松江之舟,听惯了雨声。这是写离别前的一个环境。“离琴更亲良友”,表明诗人在松江舟中,与良友邓芗甫朝夕相处,感情深厚。

“去住两伤心,指垂垂烟柳。”诗人在松江舟中,看到“指垂垂烟柳”,想到即将离去,心中自然十分难过。这里既写出了诗人与良友分别的情景,又暗示出他此行的目的:去扬州游玩。

“青山无恙否。怕归日、野鸥惊瘦。”“青山无恙否”,是说家乡的山山水水还好吗?“怕归日、野鸥惊瘦”。“怕归日”三字极富韵味。它不仅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复杂心理:既担心归途的日色渐晚,又担心归来时野鸥会惊吓得飞散而去。这两句诗把作者对故乡亲人和家乡景色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故国春寒,夕阳潮落,卸帆偏又。”这三句是全诗的重点。首句中的“故国春寒”,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故国”是指自己久居的扬州。“春寒”是说春天到来时扬州还是寒冷如秋,而作者却要离开这里。第二句中的“夕阳潮”也是实写,但更是虚写。扬州的潮汛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之时。“夕阳潮落”,即指傍晚时分的潮水落下。第三句中的“卸帆偏又”则是诗人想象自己回到扬州时,由于扬州城郊多湖泽,每当夕阳西下时,夕阳的余晖倒映在湖面上,湖水被照成一片红色,所以人们常说“夕阳红”。当诗人乘船返回扬州时,看到夕阳已落下,水面也染上了一片赤红之色,这时,诗人不由得想起“夕阳红”这个美丽的画面来。这里的“偏又”二字,则表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地兴奋啊!

“不拟此重逢”四句是最后四句。“不拟此重逢”一句,是说自己此次离别后,不会再回到扬州。“人何似、飘然白云为耦”,意思是说这次离别后,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到你,就像那飘飘荡荡的白云一样,没有固定的伴侣。这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自己此次离别后再也不回扬州的决绝心情。“语罢即天涯”,意思是说说完告别的话后,就已经到了天边,也就是说已经离开了扬州。“忍凄凉杯酒”,意思是说忍受着凄凉的痛苦,喝下一杯杯酒。这里的“凄凉”一词,既表达了诗人此刻的痛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次离别后,再也看不到你时的失落感。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与你相约:石榴花开之后,再相聚吧!可是如今雁声四起时,我却只能孤零零地站在高楼上遥望着天空中的大雁。这里的“凄清”一词,既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此次离别后再也看不到你的失望和痛苦。

【答案】

①维舟听惯松江雨 ②离琴更亲良友 ③去住两伤心 ④指垂垂烟柳 ⑤青山无恙否 ⑥怕归日、野鸥惊瘦 ⑦故国春寒,夕阳潮落,⑧卸帆偏又 ⑨不拟此重逢,人何似、飘然白云为耦。⑩语罢即天涯 ⑪忍凄凉杯酒 ⑫诗情谁共剖。漫相约、石榴开后 ⑬雁声起,渺渺凉天。⑭待夜窗携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